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新移民来自全国各地,与原居民(原宝安县居民)形成了一个“多方(言》杂处”的语言环境。现代汉语方言按照通常的分类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七大方言。这七种方言在深圳境内普遍存在,川调、湘语、吴音、闽声等随处可闻。境内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客家方言和粤方言,其次还有个别的潮汕话方言点。境内客家方言和粤方言又各有特点,呈现出“五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异常复杂的局面。
方言分布
深圳客家方言的分布深圳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龙岗区的坑梓、坪山、坪地、龙岗、葵涌、横岗、布吉、平湖8个镇;宝安区的观澜、龙华、石岩3个镇;盐田区的沙头角、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地的大部分自然村。罗湖、福田、南山3个区也有客家方言分布,主要分布在3个区北部大山的南麓。从东部长岭村开始,连接莲塘、西岭下、罗芳、梧桐山(大部分自然村)、大望、水库新村、布心、草埔、泥岗、上梅林(一部分)、下梅林、沙河(大部分)、西丽(大部分自然村),直到西部的同乐村,形成一条带状分布。这种分布特征说明这三个区的客家人是后来者。深圳市原居民中说客家话人口大约有20万人(深圳市19镇1994年人口统计情况)。深圳粤方言的分布深圳粤语主要分布在宝安区的西乡、福永、公明、沙井、松岗5个镇;龙岗区的大鹏、南澳、平湖(大部分自然村)3个镇;罗湖、福田、南山3个区的中部、南部的各个自然村。还有光明农场原居民也是讲粤语的。
深圳市原居民中说粤语的人口大约有17万人左右(深圳市19个镇1994年人口统计情况)。以上所描述的方言分布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事实上有不少村镇既有客家方言又有粤方言,如平湖镇原居民基本上是讲廖方言的,但新木、上木古两村是讲客家话的。石岩镇几乎讲客方言,唯一浪心村讲粤方言。而大鹏、南澳又是两个粤、客方言杂居地区。这里不作详细的描述。此外,深圳市也有零星的潮汕话分布,如南山区蛇二居委、福田区的福新居委,罗湖区翠竹街道龙尾坊、新港鸿社区及东门老街原立新、南塘居委,南澳镇的个别自然村等。
语境态势
深圳市成立之前,农村通行客方言和粤方言,而县治深圳镇则显现多方言的趋势。镇上除了本地的客家话和粤方言(白话),还有北方来的干部、内地在深圳设立的外贸办事处和深圳海关及边防部队的干部、职工带来的全国各地方言。特区成立之后,新移民不断迁入,深圳成为一个移民城市。这些新移民来自全国各方言地区,深圳的语言环境形成了一个“多方(言)杂处”的局面。原居民因世代繁衍于此,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方言群落(方言点),而新居民因为分散杂处,不可能形成新的方言群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方言区的人们习惯用家乡话交流,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则使用带有各自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进行交际。市政府在建市立之初就及时地提出了“用普通话统一深圳语言”的号召,并专设了“语言文字办公室”,大力推广普通话。20世纪90年代,在工作或其他公共场合,各方言区的人都会自觉地使用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普通话,已经成为深圳市的交际语言和工作语言。
改革开放后,香港话在语调语气、日常用语和语法方面都对内地的言语交际产生了较大影响。深圳毗邻香港,受其影响尤甚。深圳人说话喜欢用语气词“啦”和“很 名词”语法格式,如“这是最好的啦”“再没有比这更便宜的啦”“很专业”“很艺术”“很男人”“很中国”等。就原居民和新移民受影响的情况来看,深圳市客家居民中的中年、青少年,大都会讲粤语。盐田区原居民虽为客家人,但大都既讲客家话又讲粤语,有的还讲潮汕话。杂居于粤方言地区村落的客家人有“弃客用白”的趋势,如因修筑石岩水库而迁居西乡径贝、麻布两村的客家人,他们的第三代大都不讲客家话而讲粤语了。从全国各地迁人的新移民的语言也受到粤方言的影响,在他们的言语交际中不难听到如“打的”“埋单”“唔该”“搞掂”“有落”“炒鱿鱼”“多谢晒”“有冇搞错”这些典型的粤方言语汇。他们中的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都在学讲粤语,有的已经讲得非常流利了。就是境内讲客家方言的中青年,也有不少会讲粤方言。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