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精神病院、综合医院、学校、科研机构所属的或私人开设的心理门诊和咨询、治疗中心。门诊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人格障碍、性障碍、情绪失调的病人和存在心理困扰的正常人。门诊心理咨询工作的承担者为心理学家、受过心理咨询训练的医生、社会工作者等,工作方式主要采用咨询者和来访者直接面谈。这种方式首先有利于消除来访者的顾虑和心理屏障,咨询可以进行得比较深入、彻底,咨询者也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咨询或治疗的策略。门诊心理咨询也可以进行团体咨询,比如近二三十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出现的自助咨询小组,通常由一位或两位心理学专家主持,由六七名至十一二名左右成员参加,定期进行聚会,经过十几次治疗会谈,借助于团体的形成与关系的建立,进行团体的咨询与治疗。团体治疗成员的背景、年龄、性别及所属心理问题可以相似,也可以不同。团体咨询和治疗的最大好处是让团体成员在团队形成、与人相处过程中消除心理病症和困惑,团体的情感支持、群体的相互学习和正性体验在咨询与治疗中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门诊心理咨询因其较好的隐蔽性、系统性,因而是心理咨询中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方法。
顾名思义,书信心理咨询是通过书信的形式进行的,多用于路途较远或不愿暴露身份的求助者。帮助者根据求助者来信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疑难解答和心理指导。书信心理咨询的优点是较少避讳,缺点是不能全面的了解情况,只能根据一般性原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求助者的来信往往杂乱无章,所述问题往往过泛过滥,有些甚至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因此,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在接到求助者的信件时,往往给求助者寄去心理咨询的专用病史提纲,或者相应的心理或行为自评量表,让求助者按规定的形式填写后寄回,这样,可以使书信心理咨询更加规范。由于方法学上的困难,对于书信心理咨询的效果不太好统计研究,但是实际工作中表明,书信咨询对于某些求助者还是很有帮助和益处的。对于比较严重的问题,咨询者可以在书信中建议求助者前来面咨询。
专栏心理咨询是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体,介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或针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的一种咨询方式。目前,国内有许多报纸、出版物都开辟有心理咨询的专栏,包括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的刊物、医学杂志、科普读物等等。许多电台、电视台等也有相关的节目。严格地说,这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的作用更多地是普及和宣传相关的知识,而非真正的心理咨询,其优点是覆盖面大,科普性强,缺点是针对性不强。
电话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常见形式,它的起源是本世纪50年代在国外开设的热线电话,旨在防止心理危机所导致的恶性事件,如自杀、暴力行为等,由此,也出现了“危机干预”一词。这类服务的电话号码像火警、匪警电话一样有专用号码,人人皆知,电话中心有专门的咨询人员24小时值班,有条件的还设有流动的急诊小组。这种咨询电话在挽救生命、防止恶性事件发生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因而被喻为“生命线”、“希望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以心理咨询为名义的收费电话服务,如××热线、××专线等等。对于这些服务形式,还应做进一步的规范,通过电话聊天、解闷或传授一些知识不能算作是心理咨询。
现场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工作者深入到学校、家庭、机关、企业、工厂、社区等地方,现场接待来访者,这种形式对于一些有共同背景或特点的心理问题有较好的效果。现场心理咨询发展最深入的是家庭心理治疗,已经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咨询治疗形式,家庭治疗把重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通过组织结构、角色扮演,联盟与关系等方式了解这个小群体,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发现和解决问题。
根据咨询的内容,心理咨询可以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根据咨询的规模,可分为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根据咨询采用的形式,可分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认识和关注,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当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或障碍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解决。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关注如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维护安宁的生活环境、协调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内心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性心理咨询常涉及以下内容:孕妇的心理状态、行为活动和生活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儿童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适应问题;性心理知识咨询;男女社交与早恋等;青年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友谊与恋爱;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性问题;择偶与新婚;人际关系;择业、失业与再就业;中年及更年期人际冲突、情绪失调、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家庭结构调整;更年期综合征等;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夫妻、两代、祖孙等家庭关系;身体衰老与心理衰老;老年性生活等。
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究竟是哪些人?应该说那些觉得心理不够健康的人群,都是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也就是说凡是因为某些心理社会刺激而引起心理状态紧张的人,并且明确体验到躯体或情绪上的困扰者,都可以是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因为心理社会刺激非常纷繁而复杂,在目前的社会广泛存在着。因此凡是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旦求助者体验到不适或痛苦体验,都可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其内容大致如下:
(1)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2)各种不可控制性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
(3)各类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以及性功能障碍;
(4)长期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既对治疗不满意、又丧失信心,因而需进行心理上的指导者;
(5)精神病康复期求助者的心理指导;
(6)对家庭中的求助者,应如何进行处理、护理问题等。
咨询人员保守来访者的内心秘密,妥善保管来往信件、测试资料咨询档案等材料,不在任何场合谈论来访者的隐私,除非征得来访者的同意,绝不向来访者的单位领导、同事、同学、父母、配偶等谈及来访者的隐私。
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的眼光评判对错,要帮助来访者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6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咨询可以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问题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理清思绪,学习理性处理问题,并在过程中,让来访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成长。因此咨询本身就是一个来访者学习并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咨询师“助人自助”的过程。
原则上讲,到心理咨询室求助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者不会去主动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寻求咨询者的帮助,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原则上讲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向任何人都是永远敞开的。
存在即合理,每个人做任何事必有他自己的苦衷。心理咨询师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不以道德的标准,不受私人关系的扰乱,对来访问者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尽心帮助每位来访者走出心灵的雨季。
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不稳定,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诸如分手、流产、分居、或离婚等重大决定。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得以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就此咨询师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