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方法有几种 艾灸施灸方法有哪些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小含百科说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适当的艾灸可以起到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功效。艾灸的方法一直在变化着,不同的灸法所起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多种艾灸方法。艾灸施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直接灸、间接灸等。下面,就具体看看这些艾灸手法是怎样施灸的。

艾灸施灸方法有哪些

一、根据灸法分

艾灸和发疱灸(非艾灸,又叫天灸)。后者用斑蝥、巴豆、大蒜泥等任选一种,涂在穴上覆盖包扎,让其局部发疱,即为之发疱灸,现在广为流行的“冬病夏治”多属于此。

二、根据施灸的形式分

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卷灸、温灸器灸。

1、直接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就是直接灸,古人多采用这种方法。施灸时如果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如果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介质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

间接灸由于刺激温和,对皮肤不易造成损伤,所以历来深受患者欢迎,特别适合自我家庭灸治保健。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人们还认为,因其所隔之物多为中药,施灸时既可以发挥灸疗作用,又能发挥药物功效,临床观察对很多病证均有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灸等等。

(1)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用薄薄的姜片作为介质进行艾灸的方法,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隔姜灸古已有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的名医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从以上2则隔姜灸的应用来看,隔姜灸在古代能够用于一些特殊部位、特殊疾病的治疗,实在是对现代临床有很大的启发,原来隔姜灸可以这样使用。还有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不少关于隔姜灸的记载。

隔姜灸的方法很简单,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成厚约~厚的姜片,大小可据施灸部位和选用艾炷的大小而定,一般略大于施灸部位。姜片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便于透热。施灸时,把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置于穴位之上。待艾炷燃尽或患者局部有灼痛感时,更换艾炷再灸,以局部潮红而不起泡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一般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

生姜性温,有温经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隔姜灸通过姜汁的辛辣及艾灸的热效应,刺激局部皮肤穴位,长于散寒止痛、温胃止呕,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痹痛、因寒而致的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症。

使用隔姜灸时应选取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来说,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若姜片烤焦皱缩,可换姜片。

(2)隔蒜灸

隔蒜灸分为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古人用隔蒜灸来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可见,古代医家善于应用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治疗外科痈疽。

操作方法是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或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或铺就的蒜泥)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一般每日灸治1次,达到痊愈为止。

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近年来还用于肺结核等的辅助治疗。

(3)隔盐灸

隔盐灸是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施灸的治疗方法。隔盐灸历史悠久,是临床最常用的隔物灸之一。

隔盐灸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葛洪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再如《本草纲目》第十一卷记载:“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古人以盐作为介质,主要在肚脐处施灸,现代逐渐完善、拓展,早已不局限于神阙一穴。隔盐灸操作时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易炷再灸。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

食盐属矿物质,加热后也可产生热辐射,透热持续均匀,与中医的砭石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施灸时要求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呼吸匀称。尤其是穴区觉烫时,应告知医生处理,不可乱动,以免烫伤。

(4)隔附子灸

隔附子灸是间接灸法之一,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

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记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这就是隔附子片灸的最早记载,用隔附子片灸治外科痈肿。后来发展出隔附子饼灸,如明代薛已的《外科发挥》记载,治疮口不收敛者“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隔附子灸在古代常用于一些急难杂症的治疗,往往能够回阳救逆,起死回生。  隔附子片灸就是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灸之。隔附子饼灸就是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附子有毒,使用时应注意:

a 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 附子饼灸须在医务人员指导监视下进行。

c 应选择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施灸,灸饼灼烫时应及时取下更换以防灼伤皮肤。

d 对阴盛火旺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附子饼灸。

3、温针灸

温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温针艾灸的正确方法,先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将纯净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直接将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尾上,然后从上点燃艾绒或艾条,进行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即可。温针灸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个人不建议自行温针灸。

4、 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救的方法。艾条是用棉纸或者桑皮纸将艾绒裹成长条状(直径约厘米,长约26厘米的圆柱形艾卷)而制成的,其中不添加药粉的称为清艾条,掺入某些中药药粉的称为药艾条,目前还可以见到无烟艾条。艾条灸最常用的方法是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也称悬起灸或悬灸。悬起灸主要包括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皮肢2~3厘米(一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痹痛以及慢性病的灸疗。

(2)回旋灸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施灸时使艾条点燃的一端与穴位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大约一寸左右),但艾条的位置不固定,而是左右平行移动或反复旋转移动施灸,以局部出现温热红晕而不灼痛为宜。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以及皮肤病等。

(3)雀啄灸

雀啄灸在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频率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15—20分钟左右。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适用于灸治急性病、远端病痛和内脏疾病。

5、温灸器灸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叫做温灸器灸。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两种,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

施灸时,将艾绒、艾条或药物,点燃后装入温灸器中,用盖将温灸器盖好,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即可以来回移动熨灸,也可以固定在局部进行熨灸,一般灸治15—20分钟,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温热为度。此法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温灸器灸使用安全方便,一切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是一种自我及家庭保健的理想方法。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艾灸瘦身的原理 艾灸哪些部位可以减肥
想要减掉身上多余的赘肉,又不想因为运动而使肌肉变发达,不妨尝试一下艾灸减肥的方法。艾灸减肥法是通过作用减肥的穴位进行艾灸刺激,使身体的经络气血畅通,促进胃肠的蠕动能力,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常用来减肥的艾灸穴位有大椎、腰阳关、中皖、居髎穴、脾俞、三阴交、丰隆等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艾灸适合人群有哪些 哪些人不宜艾灸
艾灸是指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虚、气虚、免疫力低下、失眠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常见的艾灸穴位有哪些 功效及施灸方法介绍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艾灸穴位有哪些?不少常见疾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没病时艾灸也是极其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艾灸穴位要找对,因为错误的施灸穴位会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甚至加重病情,另外,艾灸还有一些禁灸穴,这些身体部位是不能施灸的。恰当运用艾灸,可以增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帮助我们远离亚健康。下面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艾灸穴位与艾灸注意的知识吧!
艾灸 中医
1w+ 84
【艾灸床】艾灸床的作用 艾灸床真的有效果吗 艾灸床使用注意
艾灸床,是现代科技与中医药的完美融合,颠覆了传统的艾草灸,渐渐取代手动艾灸,是一种适合全身艾灸的中医调理方法,具有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等作用。接下来,就来了解下艾灸床的作用,艾灸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
艾灸 ★★★
4.7w+ 129
【夏季艾灸】夏季适不适合做艾灸 夏季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夏季适不适合做艾灸?夏季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艾灸 中医
493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