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维生素工业起源于50年代末。9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维生素及中间体的生产技术相继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维生素的发展。其中一些不具成本优势的企业惨遭淘汰,但中间体自产率高、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企业得却以迅速崛起,不仅抢占了国内市场,还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直至2015年,我国各类维生素产量约 25.6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68.5%,市场规模约 24.9 亿美元,出口量约 19.8 万吨。
在日本及部分欧美发达国家,胶原蛋白已成为一种渗入老百姓生活各个方面的大众化产品。我国起步较晚,与国际尚有差距,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我国胶原蛋白需求总量将延续增长态势。目前我国胶原蛋白在美容护肤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逐步加深,相关产品种类逐步增多,同时在医学领域中的烧伤、止血、眼科疾病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膳食纤维产品关注度还不高,国内的膳食纤维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膳食纤维产业生产企业数量三百多家,行业企业大多数产能较低,产能超过1万吨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2014年中国膳食纤维的市场规模为78.2亿元,到2017年就达到96.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5%。我国膳食纤维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上海、北京、广东等几个省市。
近年中国母婴DHA藻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4年母婴DHA(藻油)市场规模31.93亿元,2019年增至65.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中国DHA藻油市场预期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国内企业主要集中于藻油DHA 的生产技术和DHA 在食品中的应用,DHA 产品种类还较少。目前我国DHA藻油市场仍是外资占领大部分,但国内部分领先企业已具备相应的工艺技术,实现了产业化生产DHA。
20世纪80年代初,螺旋藻引入我国,到目前为止,螺旋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微藻产业,在多个地区建立发展了螺旋藻养殖业及加工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全国目前有100多家螺旋藻产品相关企业,分布于云南、海南、江西、广西和福建等地。其中属于上游养殖产业的约80余家,下游深加工产品的约20家。具备体系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并不多,大型企业数量较小,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葡萄籽行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葡萄籽行业,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中国葡萄籽市场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我国葡萄籽保健品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品牌占领,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大部分国内葡萄籽企业规模不大,欠缺先进的加工技术,但仍然有实力强大的企业突出重围,在葡萄籽行业有一席之地。
目前,中国番茄红素国内产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国内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只有小部分用来做化妆品、食品添加剂或保健药品,保健药品是最大的一个应用领域。2019年国内番茄红素产值31000万元,国内需求规模只有5084万元,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了。国产番茄红素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但国产产品在质量、品牌影响方面与发达国家产品还有一定差距,仍有部分高端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
酵素起源于日本,酵素产业在台湾、日本及欧美地区发展成熟,在国内属于“舶来品”。国内消费者最初接触酵素从海外代购开始,目前从国外代购仍是酵素的主要消费模式。国内企业于近几年才开始生产酵素,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技术来源于台湾和日本,行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市场规模。国内研发实力强、生产水平高的酵素生产企业少,多数酵素生产企业存在生产技术不规范、规模小的特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年轻人购买褪黑素的的比例非常高,但占据中国市场的褪黑素品牌仍然是国外品牌居多,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2018年我国褪黑素行业出口额达到4.51亿元,同比增长1.1%;我国褪黑素产品进口值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10.2%。由此看出我国的褪黑素企业水平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2015年我国叶黄素产量约4359.02吨,2016年约4808吨,2017年一季度约1546.44吨,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大多为粗加工,在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企业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但由于国内食品工业发展速度快,带动和促进了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兴旺和发展,叶黄素行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而且保养身体健康的理念也越来越渗透人心,再加上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大...
现在的人们工作学习压力大,饮食不健康,身体大多处于疲惫、精神不振的亚健康状态。适当食用营养...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对滋补药材疗效信任度加深,国内天然滋补...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不少人都热衷于选用保健品也来保养身体,像维生素、补钙产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