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原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或前三天)的习俗,至唐代逐渐合并于清明,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时节,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寻一处清明节踏青旅游好去处,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古人认为,清明节放风筝可消除灾难,放飞晦气。古人会把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至高空后剪断风筝线,让风把它带走,以期除病消灾,祈求天赐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清明时节杨柳发芽抽绿,古时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预测年成好坏。清明踏青时编织柳环戴在头上,以辟邪除灾,祈福迎祥。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之说。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