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当丁克族的原因
一、错过生育时间
追求人生制高点,使命感超乎一切。这类人是社会精英,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教育孩子。事业大于一切,从而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成为丁克族。
二、满足自我需求
若是不生孩子,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更多的金钱,更多的精力去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不仅如此,若是他们不将时间花在为孩子的事情奔走忙碌上,将会有更多时间满足自身享乐需求。
而一部分丁克一族有着全新的婚恋观,他们认为孩子不是维系婚姻的纽带,不是婚姻的保鲜剂,而是占据自己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的“负担”,影响着他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再者,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城市生活压力大,养育孩子成本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夫妻俩的负担。
三、生育,一次甜蜜的冒险
女性每一次孕育生命,就恍若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她们要承受医学上最高等级的痛楚——根据美国医学协会(AMA)定义为第十级疼痛。况且,生育孩子的风险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孩子是否健康。若是孩子不幸患有怀孕时无法用仪器检测出的疾病,这不仅会让父母忧心,甚至有可能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养育孩子的风险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能否护着他快乐健康地成长。所以,在面对这一不确定风险决策时,一部分夫妻选择了规避风险。
四、不想孩子占据了夫妻之间的爱
力比多亦称“欲力”、“性力”、“心力”,精神分析术语,弗洛伊德早在1905年首次提出,指一种与性本能有联系的潜在能量。他把性欲与自我保存本能做了对比,并用力比多一词开始指性欲或性冲动,后扩展为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是一种与死的本能相反的生的本能的动机力量。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
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趋利避害,偏向于享乐主义的。有些人从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龄小,不能承受传统的生活方式。自己尚且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又谈何好好照顾和教育孩子呢?选择不生孩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寻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
力比多定理是指:一个人的力比多是有限的,如果他/她将力比多用在一个人身上,那么用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分量就会减少。
如果夫妻双方在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很有可能就会减少对另一半的关注和激情。由此可以解释为何有些夫妻觉得孩子是“第三者”,破坏了他们原有的激情和爱情。这也是一些丁克一族选择不生孩子的原因。
五、心理原因——竞争残酷,红尘悲苦
有些丁克一族认为社会太残酷,竞争太激烈,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补习班,不愿意让他从小到大就为了学习,为了工作,而不得不卷入社会的残酷竞争中以取得社会地位,赢得他人尊重。一些丁克一族认为自己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中已经够累了,不想让孩子跟自己一样过得如此辛苦,干脆就不生育孩子了。
六、现实基础——丁克一族心理的滋生土壤
如今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人们想要“防老”不一定要“养儿”,况且,孩子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有时在照顾老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往坏处想,若是养育了不孝顺的子女,等老人身体机能衰退,疾病缠身时,孩子照不照顾老人还是不一定的呢。
“丁克”只是一种选择,体现的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必要去给它贴上诸如“自私,不孝”之类的标签。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都拥有选择生育或是不生育的权利。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人生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题,而是否生育只是其中的一道,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现实条件,做出无悔于心的选择,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