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皮影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贺兰皮影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皮影戏又称“牛皮影戏”、“灯影戏”,是长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用灯光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唱白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既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的结合,又是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京戏、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皮影制作的不超过500人。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大概的介绍贺兰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1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射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瑰丽且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电影始祖”的美誉!

皮影戏的道具造型生动而逼真,夸张而幽默,淳朴而粗犷,细腻而浪漫。脸谱与服饰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通体透剔而四肢灵活,充分借鉴了戏曲脸谱、民俗装束与剪纸艺术的精华。人物身高不超过一尺,通常采用侧身五分脸,线条细腻而流畅。头发、胡须采用山羊毛为材料,不柔不僵。男女角色脚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表演时静动分明。整体造型以墨绿、暗红为主色调,显得古朴而典雅。

皮影戏演法上通过推、拉、捻、转、摆、跃、勾等方式表现。

贺兰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交通闭塞,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历史文化鲜为人知。民间曾流传:“常信堡的秧歌绕牌灯,丁义堡的庙会跳大神,洪广营的龙灯年年有,于祥营的灯影子不离门。”

贺兰皮影戏在继承陕西皮影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贺兰皮影戏的唱腔既有陕西“俗曲道情”和“西府秦腔”的继承,又有对宁夏山花儿、时令小调的广泛吸收。唱腔在保留了陕西西路唱腔特点的同时,将唱腔“板路”中的苦音更深度化,转音更有层次。“彩腔”中的“分慢板腔”借助嗓口气流涌退,收放自如。演唱时大胆使用甩腔、帮腔、帮唱、唱腔等演唱方式,喧染了舞台气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

现搜集的演出道具近300件,包括头楂、身架、车马、宫殿、桌椅、书架等;主要演出剧目30余部,宁夏张派皮影戏的第三代传人张进绪在世时能完整演唱的剧目有《武松打虎》《三战吕布》《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赤胆忠心》《包公案》等。

作为宁夏皮影缩影的贺兰皮影具有内容丰富、特征明显的特点,在中国皮影领域的发展历史中已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发掘、抢救和保护贺兰皮影,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本土民间文化,而且对研究宁夏民俗、民歌,提高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2008年,皮影戏被列入银川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无独有偶,皮影戏在银川市西夏区也流传久远。西夏区皮影戏曲调悠扬、高亢、粗狂、奔放,戏曲内容生活气息浓厚,风格古朴、沧桑、豪放。传统曲目有《下河东》《西游记》《撑船》《白玉钿》《孙悟空与二郎神》《白蛇传》《神魔钻天入地》等100多部。

更多宁夏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看宁夏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做泥塑 学剪纸 赏社火 识宁夏

宁夏方言有哪些特点 宁夏方言特色介绍 宁夏地方言概述

宁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宁夏的生活习俗禁忌简述

高台马社火有什么特色 高台马社火传承情况概述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相关历史介绍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简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贵阳传统文化】贵阳文化特色 贵阳历史文化 贵阳传统节日习俗
贵阳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市。贵阳文化贯穿一条本土文化与埠外文化共生融合的主线。多元共存的民族文化、移民文化、阳明文化、以“三线建设”为标志的现代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融合中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苗族挑花刺绣;可以听到布依族土歌、布依族婚宴盘古歌;可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民俗节庆:苗族的跳场、“祭鼓节”“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可以欣赏到古老神秘的蓬莱地戏、布依红灯戏和花灯戏……下面随本文一起走进贵阳的传统习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感受贵阳文化的“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
传统文化 贵阳市 ★★★
2.1w+ 171
【粤港澳文化】人文地理_民俗文化_建筑特色_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港澳中的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都属于岭南文化,民俗相近,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地在主流的文化下孕育出了不同的特色。那么粤港澳文化特色是什么?粤港澳文化有哪些?广东、香港和澳门文化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下面MAIgoo网编就为您盘点一下粤港澳三地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粤港澳/珠三角 传统文化 ★★★
9401 83
回族剪纸有哪些特点 回族剪纸艺术介绍
剪纸,这朵瑰丽的回族民间艺术之花,以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回族民间艺术土壤之中。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无论在窗户上、墙壁上、顶棚上,还是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回族妇女具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饭余之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便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回族剪纸的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 宁夏
1907 131
宁夏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宁夏结婚风俗文化概述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圣地。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宁夏的回民结婚的大致程序是: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下面本文就详细介绍宁夏回族的婚礼习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宁夏 传统文化
3301 109
宁夏方言形成于什么时候 宁夏方言形成发展概述
宁夏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官话)系统,其内部可以划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大区域。根据《中国方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社1989年版),宁夏北部川区话属于兰银官话银川片和银吴片,南部山区话属于中原官话秦陇、陇中、关中片。宁夏方言的构成以山陕人的“秦晋话”为主,并杂以齐鲁燕赵语、江淮语、甚至吴越川滇语。宁夏方言的来历和我区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徙等因素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宁夏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