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剪纸有哪些特点 回族剪纸艺术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剪纸,这朵瑰丽的回族民间艺术之花,以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回族民间艺术土壤之中。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无论在窗户上、墙壁上、顶棚上,还是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回族妇女具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饭余之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便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回族剪纸的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回族剪纸起源于唐代,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剪纸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通过回族剪纸作品看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回族人民的一些习俗和信仰,从而对回族人民加深了解,增进理解。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民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有思想的回族农村妇女用回族剪纸表现生活,创作了一批充满乡土气息、风格古朴厚重的回族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继承了传统剪纸细腻的一面,但与传统剪纸不同的是,它在表现内容上更侧重反映回族生活,喜欢用静物来表达安静、唯美的感觉,它们以浓厚的回乡气息,扎实的技艺流行民间,表达了农村回族人民质朴的观念。

回族民间有首“花儿”唱道:“白云山上雾绕呢,灵芝草有心人找呢,唯尕妹子耍手巧呢,万样子花随心者铰呢。”在西夏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窗户上、墙壁上、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这些充分反映出回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回族剪纸和汉族剪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回族剪纸内容主要表现五个方面:一是蔬菜类,如水萝卜、大白菜等;二是花卉类,如牡丹、莲花等;三是瓜果类,如葡萄、西瓜等;四是动物类,如黄牛、蝴蝶、草原鸡等;五是自然景物类,如盖碗茶、回族汤瓶、美丽沙湖等。技法匀称,手法造型逼真,回乡气息风格浓厚。

由于受民族信仰影响,回族不剪人物、猫、狗,但奥运福娃除外。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广为流传,为回族剪纸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各村组妇女在闲暇之时,拿一把剪刀,选几款彩纸,凭着自己的喜好,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并且相互进行对比,不仅交流了技巧,还陶冶了情操。她们剪的作品内容丰富,意蕴深厚,有表现回族传统民风民俗的《盖碗茶》《清真寺》《回族汤瓶》《回族农民做礼拜》《开斋节》《古尔邦节》;有表现回回民族生活情趣和朴素、大方、自然的审美观念的《回族农民青年吹口弦》《鸡衔梅》《啄食儿的大公鸡》《金鱼闹莲》《蝶恋花》;有对传统观念自然模仿的《朗诵古兰经》《中华回乡风情园》《莲花白》《水萝卜》《开花的大蒜》《大树根》;有表现现代观念自然形态的《回族姑娘赶集》《农村新貌》、《精耕细作》《五谷丰登》《硕果累累》《丰收图》等。这些都是意念中的,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有许多作品还寄托着回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着较为深刻的寓意,经过她们巧手布局,大胆点题,借形寓意,便具有了或生动形象,或隽永含蓄的艺术魅力。

随着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六中的建立,回族剪纸也进入了校园,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回族剪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艺上的文化传承,而是一种理念、一种观念、一种代表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在发展,回族妇女的剪纸艺术也在不断翻新,而她们也正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

回族妇女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子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茶余饭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可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有时邻里乡亲们还坐在一起相互观摩学习,互相馈赠作品。特别是每逢回族传统节日、乔迁新居、举行婚礼、给孩子贺满月、抓周等喜庆活动时,便剪出寄托她们理想的作品,以增加生活的新鲜气息和欢快的气氛。

回族妇女的剪纸反映出回族独特的审美意识。笔者在宁夏泾源县看到的“五谷丰登”、“农家乐”、“瑞雪兆丰年”、“吉(鸡)庆有余(鱼)”等作品,既不是传统观念的自然的模仿,也不是现代观念自然形态的夸张变形,而充分表现了回回民族的生活情趣和朴素、大方、自然的审美观念。

回族剪纸还自由地纯真地表现回族人民的感情,如她们剪的“十二生肖图”,特别是双虎、金鸡报晓等飞禽走兽的形态,都是意念中的,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有许多作品还寄托着回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着较为深刻的寓意。如“龙凤”、“金鸡”、“黄牛”、“骏马”、“滩羊”、“双飞燕”、“领头雁”等作品,从表面上看是一般的飞禽走兽,但实际上经过她们巧手布局,大胆点题,借形寓意,便具有了或生动形象,或隽永含蓄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妇女的剪纸艺术在不断翻新,如黄土高原的朵朵山花,争奇斗妍。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2025黄道吉日查询 婚丧搬家丧葬好日子选择 黄道吉日术语解析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万年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从而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那么,在2025年里,有哪些黄道吉日呢?关于婚丧搬家好日子选择、黄道吉日术语解析,跟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
命理相学 吉日 ★★★★
6298 39
【贵阳传统文化】贵阳文化特色 贵阳历史文化 贵阳传统节日习俗
贵阳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市。贵阳文化贯穿一条本土文化与埠外文化共生融合的主线。多元共存的民族文化、移民文化、阳明文化、以“三线建设”为标志的现代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融合中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苗族挑花刺绣;可以听到布依族土歌、布依族婚宴盘古歌;可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民俗节庆:苗族的跳场、“祭鼓节”“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可以欣赏到古老神秘的蓬莱地戏、布依红灯戏和花灯戏……下面随本文一起走进贵阳的传统习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感受贵阳文化的“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
传统文化 贵阳市 ★★★
2.1w+ 171
看郑州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听豫剧 学剪纸 知郑州文化底蕴
郑州是一座将少林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黄河文化为一体的“中原绿城”,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面随本文一起走进郑州的传统习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听俏皮幽默的郑州话、赏韵味醇美的豫剧、学剪纸剪出美好愿望......感受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历史文化。
郑州文化 郑州市 ★★★★
9599 57
贺兰皮影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贺兰皮影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皮影戏又称“牛皮影戏”、“灯影戏”,是长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用灯光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唱白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既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的结合,又是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京戏、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皮影制作的不超过500人。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大概的介绍贺兰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相关历史介绍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简述
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渣渣子”是我国古代的“工尺谱”之外的一种记谱方式,是用来记录乐曲的节奏、音符、所示法器的种类的一种特殊的记录方法,与简谱、五线谱不同的是它采用竖行记谱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渣渣子”与工尺谱结合起来,即接近于现在的简谱或五线谱,既有了音阶,又有了音符,便可构成基本的乐谱。下面我们就来大概的了解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