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保健知识 学龄前儿童保健要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healthy达人在线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是什么?此期儿童虽生长发育比婴幼儿慢,但智力水平迅速发展,恰当的营养供给是保证其智力发育的前提。学龄前期儿童所需食物接近成人,但应除去刺激性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其食物种类和成人基本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学龄前期儿童特点

学龄前期指3~6岁的阶段,是儿童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此期生长发育变慢,动作和语言能力均逐步提高,能跳跃、步登楼梯,又能唱歌画图,开始识字写字,社会集体活动增多,好奇多问,可塑性很强,是此期儿童的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内容

此期儿童虽生长发育比婴幼儿慢,但智力水平迅速发展,恰当的营养供给是保证其智力发育的前提。学龄前期儿童所需食物接近成人,但应除去刺激性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其食物种类和成人基本相同,一般包括谷类、蔬菜类、豆类、肉类、蛋类及水果类等,应注意维持食物成分的平衡,食谱中应包括各种营养的食品,尤其应注意优质蛋白质(动物类及豆类)、微量元素(铁、锌等)及维生素的含量,一日三餐加午点,以保证良好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发育,并应注意避免偏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此期应特别重视儿童的食欲:食欲对消化腺有强有力的刺激,有了食欲才能保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忽略了食欲,虽有合理和平衡的膳食,效果也不佳。愉快的环境及气氛可以增进食欲,食物不合适,饮食不按时,吃零食多(如奶糖、巧克力等易有饱腹感),情绪太紧张(如父母闹矛盾、批评责罚儿童过多以及强迫儿童进食),游戏太少(大肌肉活动不够),兴奋过度(过多地看电视)等,都可影响大脑皮质,使食欲减退,发生营养障碍,以至影响智力的发育。另外,应特别注意,小儿进食不可勉强,强迫进食最易引起反抗心理,反而形成神经性厌食。

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保健

1、少吃糖

糖吃多了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进食量减少,势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且糖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需要碱性的钙来中和,钙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响骨骼的生长。此外,茭白、竹笋、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使食物中的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应注意食用方法或少食用。

2、吃好早餐

早餐要吃饱吃好,因为孩子如果不吃早餐,机体为了供给上课用脑及活动的能量消耗都得动用体内储备的蛋白质,这就好比釜底抽薪。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因缺乏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高。

总之,为了使孩子获得长身体的充足营养,一定要让孩子吃好吃饱,食谱应注意多样化,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和营养搭配,多种食物混合吃,以达到食物的互补作用,使身体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素。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灵的创伤、精神紧张、情绪压抑,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和身高增长,故应消除和避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

学龄前期保健措施

1、日常生活保健

培养自理能力。学龄前期儿童已有自我照顾的能力,他们在学习自己进食、穿衣等自理行为时,动作较缓慢、不协调,可能会花费家长很多时间和精力,家长应耐心给予鼓励,使其逐渐独立。

积极开展体格锻炼。家长可安排适合小儿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跳舞、踢键子和保健操,以及小型竞赛项目等。每天可有不同的活动与锻炼方法,还应保证小儿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营养指导。儿童食欲受活动和情绪的影响较大,家长可采用进餐前让孩子休息几分钟,营造愉快、宽松的进餐气氛,使用他喜爱的餐具和舒适的桌椅等增进其食欲;同时应为孩子树立健康饮食和礼貌进餐的榜样。

2、注重心理健康

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游戏能促进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使其获得自尊、自信、成就感,提高学习与交往能力,在游戏中消除内心的积郁,体验成功的快乐。

多给予孩子鼓励、表扬,不要过多责骂、嘲讽和惩罚孩子。惩罚会使孩子产生惧怕,引起自我防护的叛逆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热心助人、诚实等,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同时注意家庭的心理环境,教育态度,减少或避免孩子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

3、早期教育

学龄前期儿童好学好问,家长应因势利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给予解答,不会解答时不能敷衍或胡乱回答。按照儿童智能发育的特点,安排适合的教育方法与内容,不要强迫孩子过早地接受正规的文化学习,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加强对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入学做准备。

幼儿园儿童保健的要求

(一)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合理安排儿童在园一日生活,定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加强传染病的管理,注重儿童生活环境的日常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对特殊儿童如体弱儿(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先心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和肥胖儿童进行管理,针对眼、口腔、听力存在的问题开展五官保健工作,给儿童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适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做好家长联系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

(二)儿童入托前的准备工作

幼儿园是一个儿童聚集的大环境,为了早期发现传染病和其他疾病,防止患病儿童将传染病带入园,同时了解入园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判断能否适应集体生活,儿童入托前必须到指定的区妇幼保健院或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三)儿童入园时要带什么?

1、由检查单位填写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健康检查表,并体检合格,有体检单位印章。

2、预防接种证。

3、永川区儿童保健本。

(四)离园儿童返园时的检查要求

儿童虽然已经入园,但难免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园一段时间,那么就需要按保健常规要求做相应检查和隔离。

1、在园儿童凡离园2个月以上者,返园时必须进行肝功能及乙肝表面抗原测查。

2、对特殊情况(短期赴外埠、出境、有传染病接触史等)的离园儿童可结合实际需要,由保健医生决定做必要的检查与检疫。

(五)转园儿童检查要求

1、在园儿童需转园的健康儿童不需要重新体检,持原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填写的“儿童转园健康证明”可直接转园。“儿童转园健康证明”自离园之日起未出本区且无传染病接触者,在2个月内转园有效。

2、转园时,原托幼机构保健医必须提供儿童“永川区儿童保健本”(若入园时间不足1年者,应提供儿童入园健康检查表)。

3、如果提供资料不全,新接收单位可要求您重新体检。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怎么护理婴儿 孕妇和老人?不同人群住院护理方法各有不同
对于我们来说,医院是疾病的代名词,谁都不想住院,但因为种种原因,住院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才能护理好住院病人呢?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宝宝住院就一定要家长在旁看护,孕妇住院时要带好孕期的检查报告,即使住院也不能长时间躺着,要多走动,老人住院的话最好请看护或者自己亲自护理…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婴儿肠套叠的症状表现 婴儿肠套叠怎么治疗
婴幼儿肠套叠是婴儿的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有些患病的宝宝们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表现,往往被忽略,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会使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婴儿肠套叠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宝宝日常护理用品有哪些 婴幼儿护理用品选购清单大全
父母们在对宝宝的日常照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剪头发、剪指甲、喂药等,宝宝一旦哭闹,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护理工具可以帮助家长们减轻照顾孩子的负担。那么,你知道宝宝现在流行的护理用品都有哪些吗?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些非常好用的宝宝护理用品清单。
婴儿用品 母婴用品 ★★★★
1436 84
婴儿生活护理知识大全 如何护理更有益宝宝健康?
作为初为父母之人,他们因为缺乏护理小宝宝的经验,可能都会犯一些小小的错误。父母们都是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所以爸爸妈妈们犯错了也不要紧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小编就把护理宝宝的细节罗列出来,希望爸爸妈妈们可以了解仔细如何护理更有益婴儿健康。
婴幼童护理 婴幼童 ★★★
376 62
婴儿翻身是怎么翻的 婴儿翻身是几个月
宝宝从刚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牙牙学语,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宝宝会慢慢发育,学会翻身,学会做表情,学会认人。所谓“三翻六坐八爬”,翻身是宝宝生下来的第一个大动作,很多孩子都是在三、四个月开始翻身,婴儿翻身是怎么翻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