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解暑在大汗的状态下,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这会引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可以利用清早、黄昏或夜间做适量运动,不但可健康地排汗,而且更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加能量消耗和减肥。
吃消暑瓜果冬瓜、笋瓜等,配合中药材如白扁豆、扁豆花,不但能袪湿解暑,更能补脾开胃以消暑热。其中味甘性寒的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之效。
少吃燥热食物夏季炎热的刺激,引起消化能力不佳,胃口变差,不想进食;多吃一些清淡少油的食物,这样会较易消化,而太过油腻的食物则不适宜,会令胃液分泌减少,胃部排空减慢。
少吃凉寒食物绿豆汤虽具有消暑益气、润喉止渴的功效,但属于寒凉体质的人(如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少喝凉茶寒底人士饮得太多凉茶随时会头晕眼花,即使热底人多饮亦不适宜,会加重感冒的病情,应选择以祛湿寒为主的凉茶,如紫苏叶、生姜及大枣等。【详细>>】
平和体质正常体质,体型健壮、精力充沛、患病少,平时只要注意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即可。
阳虚体质经常手脚发凉,不能喝凉的食物,易出现腹泻、阳痿等,要多吃牛羊肉、韭菜等温阳食品,少吃生冷寒性食物,注意保暖,多进行锻炼。
阴虚体质体型瘦长,不耐热,时常感到干涩,注意食宜阴滋,少吃羊肉等性温燥烈之品,不要熬夜,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湿热体质皮肤经常出油,经常感到口苦、口臭或者口里有异味,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食忌辛温滋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火锅等辛温助热的食物。不要熬夜,居住环境要通风,增强运动锻炼。
气虚体质经常感觉疲乏、气短、有气无力,抗病弱,容易感冒,应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少吃有耗气作用的食物,规范作息,不要熬夜,不宜剧烈运动。
气郁体质体型偏瘦,容易失眠和焦虑不安,多吃消食、醒神的食物,增加户外运动,增强锻炼。
血瘀体质面色偏暗,皮肤粗糙,容易烦躁、健忘,食宜行气活血的食物和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
痰湿体质体型肥胖,容易出汗,脸上容易出油,容易患中风等疾病,宜食清淡,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
特禀体质是一种特殊体质,不感冒也经常打喷嚏、流鼻涕,容易过敏,饮食宜清淡、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或者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详细>>】
西洋参泡水喝能扶正气、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非常适宜酷暑盛夏饮用。最适宜于气阴两虚有热的人。
太子参其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对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青壮年、儿童也可服用太子参,无引发早熟之嫌。
黄芪黄芪性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此药汁加大米煮粥。
山药具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
莲子莲子能养心安神、清心火、滋养五脏,莲子芯性寒味涩,阴虚内热、年老体弱者不易过多食用。
芡实芡实补中除爆疾、益精气,具有良好的补肾补精收摄作用,吃芡实要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适合因热扰心、伤及气阴以及心阴不足的人。
枸杞用来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不要与药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配伍,也不宜用黄酒或者白酒泡成药酒。
藿香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用于湿浊中阻,腹痛吐泻,胸闷不舒,寒湿闭暑等症。
菊花菊花具有降火、明目的作用,能缓解电脑族的眼睛疲劳,同时还能有效地防辐射。【详细>>】
煲药要用凉开水水质也会对药性有一定影响,不妨将自来水烧开冷却后再用来煎药,这样会使汤剂的口感更好,自来水盛后静放3~4小时,即上午煎的药放到下午喝。
煮之前泡药材药材在煎煮之前泡一泡,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溶出,药效会更佳,不同类的药材浸泡时间不同,因此浸泡则要采取“折中”原则。
保存药液而不是药渣一服药通常一天煎两次,夏天在煎药时应在第一次煎煮后,立刻加温水煎第二次,以防药渣变质。
冰箱存储药液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七天,药液当天煎当天喝,不要放过夜,如果药液袋鼓起或者药液变味、有气泡时,药液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别用微波炉加热从冰箱拿出来的药液,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服用,以免引发肠胃不适。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最好不用微波炉加热。
少吃凉性食品对服药者来说,要注意避免和药材相冲,虚底、寒底体质的人如吃温补药物,要避免吃冷食。【详细>>】
时间间隔把握好经常拔会损害皮肤,引起感染,而且也会造成皮肤重度淤青。
不能立马洗澡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发炎。如果洗冷水澡的话,则很容易着凉。
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根据身体状况进行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详细>>】
至阴穴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每日两次,每次1-2分钟,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每日两次,每次2-3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和痔疮疼痛症状
鱼际穴每日2-3次,连续搓3分钟,有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
少冲穴在小指内侧(桡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两手交替进,每日2次并持续1分钟,有行气活血、清热醒神的作用。
劳宫、涌泉穴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心内第一道横纹的凹陷中,每日3次,有清热醒,交济心肾作用。
内庭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按压1-2分钟,反复2-3次,可清胃泄火。
关冲穴在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侧去火点,每日2-3次,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每日2次,每次点压100次,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详细>>】
手法刮痧有预防保健、治疗的作用,对调节身体有很好的功效。取舒适体位,用温水洗净局部;用边缘光滑的汤匙蘸上麻油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
注意事项
不是愈痛愈黑愈有效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注意掌握刺激度病人出现不适症状时应迅速停止刮痧,应做好预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肿瘤患者、心脏病、血疾患者等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
注意正当操作刮痧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应遵循明确诊断、辨证施治、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补虚泄实四个原则。
使用正规的刮痧板做好消毒措施轻刮即可见效,忌大力重刮,否则会耗损阳气,不利于养心。
刮痧时间不宜过长夏季毛孔开放,一般不超过30分钟,体弱者酌情缩短。涂刮痧油刮拭时,可适当延长两次刮痧的间隔,一般为5-7天。【详细>>】
解除暑气轻症中暑时将病人迅速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衫。先以三棱针点刺双侧太阳,挤去恶血,余穴均施凉泻法,以泄热祛暑。留针至症状明显改善,留针期间亦须间断运针。重症中暑时先刺水沟,深刺至齿,针尖向上,施以泻法。委中、十宣均以三棱针泻血,余穴亦用泻法,强度宜适当加大。留针至神清搐止,须间断运针。
扶正祛邪对于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夏天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的透邪外出。
培补脾胃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
助阳散寒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夏至节气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
注意事项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疲劳、饥饿者、年老体弱者、怀孕妇女、有血性疾病患者、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不宜针灸。【详细>>】
夏季最适合艾灸慢性病都适合在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夏天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
要专心致志、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要长期坚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注意防暑、防止感染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新鲜空气流通,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循序渐进、注意时间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掌握施灸的程序、注意温度调节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