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配送平台分析】同城配送平台模式 同城配送的三种模式分析
同城配送平台模式 同城配送的三种模式分析
在认识什么是同城配送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下同城配送的几种模式
一、是传统快递转型做同城,比如百世邻里、顺丰嘿客店和申通思必达等。
由于快递本身模式比较重,拓展同城业务肯定是在原有架构上搭建,而且还是在不赚钱的末端配送环节,其本身就很矛盾:顺丰是直营模式,总部一声令下,嘿客店推行得很快,但高调布局后的热闹劲一过,突然发现定位非常尴尬,不像实体店、不像快递,又不像o2o。等时间一长,一方面是仍旧找不到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又得承受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彻底打入“冷宫“,鲜有人提及;百世邻里模式相对清晰,就是做快递末端的生活类服务,比如和”e袋洗“合作搞o2o,送完快件顺便帮你把脏衣服带出来洗,总体运营还算可以。但目前也只是在特定区域(山东省,直营模式)边做边试;申通15年在杭州推出过”思必达“的同城配送服务,承诺同城4小时送达,但由于其建立在申通原有快递网点和业务员的基础上,而这些网点虽然表面收归直营但实际上仍然有加盟的底子,导致整个服务流程缺乏控制,时效和服务都无法保证,最终在推行了一段时间后流产。
总体而言,快递转型做同城难度很大,直营模式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必要充分条件。就目前的情形,在没找到明晰可行的商业模式之前,就算凑齐了资金、人力、物力和优秀的控制力、执行力,最终的结果还是一场空。
那么是不是完全做不了呢?也不尽然,前面说了,要有明晰可行的商业模式。就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快递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从仓储切入专门做电商快件的仓配一体服务倒是不错的破局之路,不仅稳定货源,还能打通前后端,打包仓储、打包、配送、技术服务来获得电商客户买单,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并增加配送端的盈利。
至于在已有基础上转型为众包模式的想法,就目前来看是不现实,第一自身体制不兼容、不具备这样的组织能力,第二安全监管压力大、第三边际收益太低,第四缺乏系统之间的互通和支撑。
二、是传统同城物流,量小、业务类型单一集中(一般主营金融产品同城配送或者文件配送),没有分拣等中间流程,直接由业务员接单(电话的方式,信息化水平不高)并派送,模式很轻,但是效率很低,且面临低价同质化竞争,生存不易。当然也有转型升级的,和快递相比“船小好调头“,在杭州就有芝麻开门、爱彼西(ABC同城配),或者新的入局者,比如达达、风先生等第三方物流,尝试和电商(天猫、当当、一号店等)、o2o生活服务类平台(美团、饿了么、本来生活等)或者电视购物(好易购)等平台合作,确保货源充足,跟传统快递抢活干,做快递做不了的活,真刀真枪拼时效、拼服务。
从长远来看,在社会分工协作越来越充分的情况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会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方式。
三、是平台自建大军,比如饿了么、达达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
首先,让我们对这些做着很轻的线上平台,还要跑来做重得多的自建同城配送的大佬们说一句,您老也不容易啊。因为这块服务谁做谁知道,就是赔钱嘛,一个劲砸,还不一定有回报。既然是这么个“无底洞”,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做?很简单嘛,这块其实也能赚钱嘛,只不过得换个思路来做。
让我们想想,在这个用户为王、流量为王、数据为王的时代,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入口,把住入口,就意味着海量的用户、流量和数据,而这意味着盈利。那入口和同城配送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拿外卖市场来看,你饿了么在做、美团在做、阿里在做、百度在做,那么多人做入口就分散了,用户面对那么多入口时选哪个呢?这就又回到根本了,就是用户体验,就是拼服务。假设饿了么仍旧在让餐厅自己送餐,对餐厅来说这块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反正送得快送的慢,送的好送的差,用户订单已经下了,餐厅不怕赚不到钱。但这样一来二去,就造成了差的用户体验了,下次用户再上平台点餐,就不会选饿了么,而去选美团或者百度外卖了。为什么?因为美团和百度有专门的派送队伍在帮商家派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的午餐比在饿了么订餐的时候快了半个小时,差距就出来了。
所以这些平台自建派送大军自己做同城派送就是为了做好服务,抢用户,抢入口。
最后,总结一下:分析以上三种模式,并不是为了评判哪种模式优,哪种劣。模式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不管是轻,还是重,这都不是决定因素,只要是适合的,跟盈利模式相匹配的,就是合理的。
所以,在同城配送服务这块,该轻的就轻,该重的就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