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老年人胰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胰腺癌的潜伏期是比较长的,当长期坚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时,虽然会出现一些致癌的现象,但是它不会立即出现,会有15-30年的潜伏期。一般为20年。所以说,如果在20-30岁经常接触致癌物,结果要到40-50岁以后才发病,这样患癌的年龄就显得大了。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逐渐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这对一些疾病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因而对病变的免疫监视作用自40岁起逐渐降低。免疫功能的减弱,有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另外,如果老年人有长期吸烟的习惯,也比较容易患上胰腺癌:因为人的年龄越大,接触的事物也就越多,致癌因素也会增多,因而会增加癌症的发生。
以缓起的上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纳差、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须与胰腺癌鉴别。慢性胰腺炎常呈慢性病程,有反复的急性发作史,腹泻(或脂肪泻)较著,而黄疸少见,病情亦不是进行性加重及恶化。如X线腹部平片或B型超声和CT检查发现胰腺部位的钙化点,则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时鉴别仍较困难,即使在手术中慢性胰腺炎的胰腺亦可坚硬如石,或呈结节样改变。若在剖腹探查而鉴别仍有困难时,则需进一步做深部细针穿刺或胰腺活组织检查加以鉴别。
胆总管、Vater壶腹和胰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发生要。胰头癌与壶腹癌、胆总管癌和胆总管结石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鉴别如肿瘤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在外科手术疗效和预后方面,胆总管和壶腹癌比胰头癌好,故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约半数以上患者有腹痛,起初多数较轻逐渐加重。胰腺癌者可因癌肿使胰腺增大,压迫胰管,使胰管梗阻、扩张、扭曲及压力增高,引起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胀痛。有时还同时合并胰腺炎,引起内脏神经痛。病变早期常呈中上腹部范围较广但不易定位而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隐痛或钝痛等。较少见者为阵发性剧烈的上腹痛,并进行性加重,多见于早期胰头癌伴有胰胆管阻塞者。胰头癌可引起右上腹痛,胰体、尾部癌则偏左,有时亦可涉及全腹。腰背痛常见,进展期病变腰背痛更加剧烈,或限于双季肋部束带状,提示癌肿沿神经鞘向腹膜后神经丛转移所致。典型胰腺癌的腹痛常在仰卧时加重,特别在夜间尤为明显,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弯腰、屈膝以求减轻疼痛,有时常使患者夜间辗转不眠,可能是由于癌肿浸润压迫腹腔神经丛所致。
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15kg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症状。一些病人首先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食欲不振,进食减少,或虽有食欲,但因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诱发腹痛而不愿进食。此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或胰液经胰腺导管流出受阻,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胀之故。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
近半数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这与胆管下段梗阻有关。临床上有梗阻性黄疸伴有胆囊肿大而无压痛者称为courvoisier征,对胰头癌具有诊断意义,但阳性率不高。如原有慢性胆囊炎症,则胆囊可不肿大,故未扪及无痛性肿大胆囊不能排除胰头癌。
腹块多数属晚期体征。肿块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质坚固定,可有明显压痛。腹块相对多见于胰体尾部癌。
(1)消化不良症状:胰腺癌时,尤其是发生于主胰管或距主胰管较近的胰腺癌,阻塞胰管,引起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或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少数病人因肿瘤侵入或压迫十二指肠和胃,可出现梗阻性呕吐。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15%左右的病人有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时特有的症状,但较罕见。
(2)上消化道出血:约占10%。主要原因为邻近的空腔脏器如十二指肠或胃受侵犯,使其糜烂或溃疡所致。仍可因癌肿浸润胆总管或壶腹,使该处产生糜烂或溃疡,引起急性或慢性出血。胰体、尾癌压迫脾静脉或门静脉或形成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亦偶见。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约10%~20%的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或多发性血栓性静脉炎,并可以此为首发症状。胰体、胰尾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机会较多,且多发生于下肢,在分化较好的腺癌中更易发生。尸检资料示动脉和静脉血栓症的发生率占25%左右,尤以髂、股静脉栓塞最多见,但并无临床症状出现。动脉血栓多见于肺动脉,偶发生于脾、肾、冠状动脉及脑动脉。Spain认为癌肿可能分泌某种促使血栓形成的物质。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忧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明,可能由于胰腺癌患者多有顽固性腹痛、不能安睡以及不能进食等症状,容易对精神和情绪产生影响。
约4%的胰腺癌患者以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绞痛伴发热、黄疸等急性胆囊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为首发症状。可因肿瘤压迫、胆总管下端梗阻,或同时合并结石引起。
当癌肿压迫腹主动脉或脾动脉时,可在脐周或左上腹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其发生率约为1%。一般认为血管杂音的出现表现病变已为晚期。
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凡病变局限,经检查可以手术者,尽量争取开腹探查,行根治术,必要时术前、术后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经探查不能切除者,可行姑息手术(如胆管减压引流或胃空肠吻合术等),以缓解黄疸梗阻等症状。
放疗仅适用于肿瘤范围局限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且因为放射线缺乏选择性,对人体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伤害,因此应慎重选择放疗的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若适合放疗,应结合中药治疗进行以起到增敏减毒的作用。
胰腺癌晚期出现了转移后,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方式,肝胆的转移也是较多的,化疗针对胰腺癌不是特别敏感,化疗还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上应用不是很广泛,但也作为胰腺癌晚期的一种治疗方式。化疗有副作用,在化疗期间配合中药的治疗可以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增强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晚期胰腺癌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塬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生物免疫治疗是是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一种,也是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开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是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填补了手术、放化疗等常规疗法的不足,其不但具有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重建的独特疗效。
手术治疗是治愈胰腺癌的惟一方法,但是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不足20%,他们术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8~20个月,5年生存率为15%。
影响胰腺癌术后预后的因素很多,肿瘤直径≤2.5cm、无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腺癌预后较肿瘤较大的低分化癌好。手术切除边缘无肿瘤组织残留者预后相对较好。
(1)针对病因,胰腺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吸烟、饮酒、饮食中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等。因此要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戒烟、戒酒,对降低胰腺癌的发生有帮助。
(2)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对于出现一般性消化不良症状者,需严密观察,或出现无家族史的糖尿病等,均应进一步检查。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宜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少吃多餐,如稀藕粉、米汤、西红柿汤、蛋汤、去渣绿豆汤、菜汁、稀面汤、猪肝汤、豆浆。
(2)宜吃增强免疫、抗胰腺癌作用食物,如甲鱼、龟、鲟、鲨鱼、鲐鱼、鲥鱼、蛇、山药、菜豆、香菇、大枣。
(3)宜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鲨鱼、海马、鲈鱼、核桃、麦芽、韭菜、苦瓜。
(4)宜吃抗感染食物:鲩鱼、刀鱼、鳖、野鸭肉、水蛇、绿豆芽、橄榄、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煎炸食品以及过粗纤维食物。
(3)忌熏烤食物。烤肉含有亚硝胺一类的致癌物质。老年人胰腺癌食用后会加重。
(4)忌鸡肉。尤其是公鸡肉和鸡头,民间皆视之为大发食品。因为公鸡肉性温,助热易动风,特别是鸡尾部有法氏囊,是鸡的淋巴器官,容易存聚各种病毒菌和致癌的细胞,更不宜食用。
(5)忌螃蟹。螃蟹性寒,是发物,误食多食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凡癌症患者应忌食之。
及时向病人列举同类手术后康复的病例,鼓励同类手术病人间互相访视;同时加强与家属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尽量帮助解决胰腺癌病人的后顾之忧。
每日用温水擦浴1~2次,擦浴后涂止痒剂;出现瘙痒时,可用手拍打,切忌不能用手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剂清洁;瘙痒难忍影响睡眠者,按医嘱予以胰腺癌患者镇静催眠药物。
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配合营养师制定患者食谱,记录饮食量,并观察进食后消化情况,根据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对于有摄入障碍的患者,按医嘱合理安排补液,补充营养物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按医嘱输入白蛋白、氨基酸、新鲜血、血小板等,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凝血机制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