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智力,增强记忆力
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可使儿童提高智力,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促使细胞发育和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2、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花生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食花生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3、凝血止血
花生衣中含有油脂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
4、润肺止咳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久咳气喘,咯痰带血等病症。
5、养血通乳
花生中含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
6、抗衰老
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
7、防止冠心病
花生油中含大量的亚油酸,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高胆固醇发病机会,能够防止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8、预防肠癌
花生纤维组织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时,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和其他物质,然后膨胀成胶带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这些物体经过肠道时,与许多有害物质接触,吸取某些毒素,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存和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减少肠癌发生的机会。【详细>>】
1、营养不良,食欲不振人群。
2、感冒咳嗽人群。
3、脚气病患者。
4、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或下奶不足的女性适合食用。
5、出血病人:出血病人多食有利于缓解症状。
6、儿童及老年人:此类人群多食对骨骼有很大的好处,老年人可预防骨质疏松的症状,儿童食用有利于骨骼发育。
7、青少年:青少年食用有健脑、提高记忆力的功效。
1.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2.消化不良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3.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4.想减肥的人
花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100克炒花生仁,就吃进了581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吃了275克的馒头,所以想减肥的人应远离花生。
5.体寒便溏者
花生富含油脂,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食。
6.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克)。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克),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7.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8.跌打淤肿者
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9.胆囊切除者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详细>>】
1、准备好一小杯花生米,一大杯牛奶,少许白糖备用。
2、将花生米放入大碗里,加入清水浸泡2个小时。
3、把泡好的花生米放入豆浆机中,倒入牛奶,接入清水至最高水位线处。
4、盖好了,选择功能按钮启动豆浆机。泡过的选湿豆,没泡过的则选干豆。
5、等待15分钟之后,花生就打好了。将打好的花生浆倒出来过滤一下,把渣子倒掉。
6、在过滤完的花生浆大杯里,放入白糖搅拌均匀。
7、花生露已经做好了,倒入小杯中就可以喝了。【详细>>】
一、从色泽上鉴别:
1、优质花生果荚呈土黄色或白色,果仁呈各不同品种所特有的颜色,色泽分布均匀一致
一般的花生果荚颜色灰暗,果仁颜色变深。
2、劣质花生果荚灰暗或黯黑,果仁呈紫红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二、从形态上鉴别:
1、优质花生带荚花生和去荚果仁均颗粒饱满、形态完整、大小均匀,子叶肥厚而有光泽,无杂质。
2、一般的花生颗粒不饱满、大小不均匀或有未成熟颗粒,体积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或重量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另外还有破碎颗粒、虫蚀颗粒、生芽颗粒等。
3、劣质花生不仅发霉,严重虫蚀,有大量变软、色泽变暗的颗粒。
三、从气味上鉴别:
1、优质花生具有花生特有的气味。
2、一般花生其特有的气味平淡或略有异味。
3、劣质花生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四、从滋味上鉴别:
1、优质花生具有花生纯正的香味,无任何异味。
2、一般花生其固有的味道淡薄。
3、劣质花生有油脂酸败味、辣味、苦涩味及其他令人不愉快的滋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