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浅海水产、绝大多数的热带大陆架海产都不可以生吃。只有寒带大陆架水产、温带/亚热带/热带深海产的海鲜才可以生吃,而且必须是速冻或者冰鲜在保值期内的。最常见的就是三文鱼、生蚝、牡蛎、龙虾刺身、北极贝、象拔贝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鲜海产中往往含有细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 ,因此并不是所有海鲜都能生食,并要处理得当。
在所有的生猛海鲜类食品中,几乎都有寄生虫和各种病原体,例如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这些虫体的幼虫常常寄生在鱼、虾、蟹等体内,人在吃了这些被污染的海鲜食品后,这些幼虫就会穿过人的肠胃壁进入血管或淋巴,并会随血液流到全身,主要聚集在肺部或肝脏,有的还会聚集在脑部,引起相应的病症。
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也容易滋生细菌,产生有毒的致病菌,而且如果养殖水域受到污染,水产品无疑也会受到感染。而这样的食品如果生吃或半生食用,病菌极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海鲜中的寄生虫和细菌较多,最好不要生吃。此外,有研究显示,生的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中会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吃没有熟透的海鲜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潜在的寄生虫卵以及加工过程中沾染的病菌,一般要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能彻底杀灭。醉虾醉蟹仅仅用高度的白酒浸泡,不能杀灭致病微生物。
因此,建议不要吃生海鲜,一定要彻底煮熟;死虾蟹和贝类最容易繁殖出大量寄生虫和细菌,最好不吃。
许多地方流行生吃海鲜,如生吃牡蛎等贝类。专家强调,如果非要生吃海鲜,一定要注意卫生,大多数海鲜含有致病性很强的细菌,建议最好食用前先将海鲜放在摄氏4度环境下冷冻1—2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
(1)过敏体质者
海鲜食物如海带、虾、鱼等富含组氨酸,这类异性蛋白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风团(荨麻疹),有剧烈的痒感或烧灼感;重者出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等。因此,平素有过敏症状的人应慎食海鲜。
(2)不孕症患者
研究表明,男子过量食海鲜会削弱生育能力。鱼体中汞含量高于水中汞含量,汞进入人体,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功能。所以,海鲜虽味美,广大育龄男青年也应该节制食用。
(3)痛风病人
海鲜食品富含嘌呤,而嘌呤可以使人体代谢紊乱,导致痛风病的发生。所以痛风病人应慎食海鲜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痛风症状。
(4)凝血功能障碍者
海鲜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代谢的前列腺环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血和止血的作用。所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血友病的人,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鱼,更不宜服鱼油等制品。
(1)孕妇吃什么海鲜好
妈妈在孕期还是可以吃海鲜的,比如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虾类和鱼类。这些海鲜大多数都拥有高质量的黄金元素,包括蛋白质、VA、VB、钙、碘等等,对于人体可谓益处多多。有学者指出,女性孕期经常吃鱼,产下的幼儿无论是在行动,语言,还是在运动上都表现得出类拔萃。
(2)孕妇不宜吃什么海鲜
对于鳖类、蟹类海鲜,孕妈妈应避免食用。另外,目前海洋环境令人担忧,海鲜中的汞含量也越来越多,若准妈妈经常食用海鲜(指一个礼拜食用次数>4,每次食用量>100g),将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莫大的威胁。因此,建议各位喜欢海鲜的准妈妈要学会忌口,一周食用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食用量要小于100g,对于金枪鱼、剑鱼等高汞鱼类更要敬而远之。
答案部分成立。
海鲜富含的蛋白质会与水果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引发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黏在一起的话,有可能会形成结石;以上两种情况均会引发肚子疼。
但是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或者与大量的牛肉、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都有可能导致肚子疼。所以只要把海鲜煮熟,不过量吃柿子,对身体就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成立。
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比如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嘌呤,如果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可以说,酒精与海鲜都是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加在一起是“雪上加霜”。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过多饮用,也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答案不成立。
网上传得很火的言论说:“海鲜中富集的五价砷化合物可能会与维生素C反应,产生剧毒的砒霜。”
实际上,正规渠道出售的海鲜都会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砷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达到中毒效应,需要吃150公斤海鲜和十几斤水果,这远远超过胃的承载力。
还有研究人员在模拟胃液中研究发现,维生素C不能单独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需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共同作用才可以。
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酶,吃了现捞的新鲜鱼类或海鲜,就会引起过敏,部分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脸部、腿部、胳膊,甚至全身)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海鲜过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
一般可以服用开瑞坦,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赛庚啶软膏治疗,也可以到皮肤科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注意局部卫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再吃海鲜食物,不要喝酒。
服抗过敏药如果吃海鲜,会加重过敏症状。目前抗过敏药主要都是抗组胺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以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为代表;第二代有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是目前的主力军;第三代有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它们都是针对过敏“元凶”组胺成分发挥作用的。
作为高蛋白食物的海鲜,它富含组氨酸,这些组氨酸在人体内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组氨酸脱羧形成大量的组胺。
如果患者在服用的抗过敏药的同时食用海鲜,就会导致需要处理的组胺在体内越来越多,更加重过敏症状。所以,服用抗过敏药期间要避免食用海鲜。
中毒时发病快,常在食后0.5~1个小时发病,有时只要5分钟,时间长的也只要4个小时。发病时症状轻,恢复快,偶尔会死亡。常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心慌、胸闷、呼吸急迫,脸、唇肿胀,口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如食用不新鲜或腐败青皮红肉鱼可引起中毒;腌制咸鱼,如原料不新鲜或腌不透,含组胺多,食后也可引起中毒。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合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会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出现食物中毒的迹象一定要到外科就诊,进行洗胃的操作,否则毒素被胃肠道吸收,会引起内脏衰竭,甚至其他严重的症状,建议及时送医。
(1)吃海鲜食物中毒要吐出贝类食物。
食毒贝中毒者应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彻底洗胃,清除残存在胃内的有毒贝类。
(2)吃海鲜食物中毒要输液排尿。
静脉输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让海鲜类食物快速排出体内。
(3)吃海鲜食物中毒要注射药物。
予以阿托品1亳升,肌肉注射,予以维生素B1 B6等肌肉注射,对缓解肢体麻木等中毒性神经麻痹或心动过缓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4)吃海鲜食物中毒要补充液体
补充液体,尤其是凉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或者送往医院治疗。
(5)吃海鲜食物中毒要大量饮用清水
由于呕吐、腹泻造成体液的大量损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状,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这时,应大量饮用清水,可以促进致病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的排除,减轻中毒症状。
(1)避免海鲜中毒不吃内脏
重金属等污染物容易富集在贝类生物的内脏团中,而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因此,只能吃贝类的肌肉部分。“看颜色”是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打开壳后,略微发黑的肉块多是内脏团。有些贝类内部有一根黑色的沙线,也不能吃。
(2)挑外壳平滑的海鲜
相对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蚝、扇贝等,蛏子、贻贝等外表干净、平滑,附着脏东西少,相应污染也少。
(3)吃前要洗干净
吃前一定要洗净,去净鳞、腮及内脏,无鳞鱼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腻部分,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是海鱼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4)排尽毒素避免海鲜中毒
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需用食盐加明矾盐渍3次,使鲜海蜇脱水3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经以上处理后可食用。或者清洗干净,用醋浸15分钟,然后热水焯(100℃沸水中焯数分钟)。
如果是小毛刺,可保持平静状态,不要使劲吞咽,一般三天左右即可排出;若鱼刺较大,无法自行取出,则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鱼刺很大很硬,刺痛感剧烈,或者在亲友帮助下怎么也找不到,再或者感觉颈部、胸部刺痛明显,就要即刻就医了。
因为鱼刺不是卡在口咽部位,而是在喉咽,这个部位一般很难看到,需要到医院处理。
如果不小心吞咽进食道,食道有四个狭窄处,其中鱼刺最容易卡在第一狭窄即食道入口处。此时若仍强行吞咽,有可能将异物推至第二狭窄即主动脉弓水平,甚至直接穿入主动脉,或者穿出食道致食道穿孔、纵膈感染,极端情况下会危及生命。
医院的耳鼻喉科和消化科经常会接诊到吃鱼卡刺的患者,医生会使用喉镜、胃镜、食道镜甚至开胸手术来取鱼刺。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卡住鱼刺这件事,处理不慎可是会很大麻烦的。
不过比起鱼刺卡喉咙,平时更容易遇到的是:吃完鱼,感觉喉咙里有个东西很难受。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鱼刺卡住了。如果只有异物感而没有明显刺痛,且不影响吞咽,那么一般是鱼刺比较小,或者是鱼刺擦伤但已经脱落。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观察,如果感觉疼痛或者异物的症状有加重,再去找医生。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遇到鱼刺卡喉咙都不要粗心大意,也不要尝试那些稀奇古怪的处理方法。
轻咳、观察、去医院,才是最好的手段。
(1)不要大口吞饭
传闻大口吞饭吞饼吞馒头,可以把鱼刺送进肚子去。 然而一口饭下去,原来在咽喉的刺,就到喉咙了,再一口馒头,就到食道了。然而无论怎么吞,鱼刺只会扎在更深的皮肉里。
(2)不要大口喝水
传闻大口喝水也可以把鱼刺送进肚子。 然而大口喝水就和吞饭一样,剧烈的吞咽动作只可能会把原本位置很浅的刺推到更深处。不能指望喝水就让鱼刺自己出来
(3)不要大口喝醋
传闻鱼刺成分是钙,醋能与钙发生反应,鱼刺遇醋会软。那么请问吃醋溜鱼、醋焖鱼、糖醋鲤鱼和西湖醋鱼时,鱼都是骨软身柔吗?
(4)不要去吃维生素C
传闻吃几粒维生素C片,也可以软化鱼刺。大概相信这个方法的人认为维C片味道是酸的,和喝醋的效果相同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