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有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地黄中药药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以泡水、泡酒或煲汤食用。也可以按地黄丸、地黄饮子等中药方剂用法使用。
地黄,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
地黄的别称又叫做怀地黄、小鸡喝酒、地髓等。
地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生地黄、熟地黄和鲜地黄。鲜地黄是未经处理直接挖出的药材,而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是经过炮制后制得的药材。 详细>>
毛地黄又叫做洋地黄,它也是一味中药材,但是和地黄的差别可大了。毛地黄的功效为强心、利尿,而地黄的作用则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大家可不要弄错了。
地黄图片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熟地黄的作用为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常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等不适。 详细>>
生地黄又叫做地黄根,它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不适。 详细>>【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
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不适。
过量食用地黄会刺激消化道和心脏,引起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心悸乏力等不适。因此我们在食用地黄时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多。此外,MAIGOO健康编辑提醒大家注意,地黄不宜与萝卜、葱白、薤白、韭白一同食用。有脾虚腹泻、胃虚食少、阴虚肠燥等症的患者,也不应食用地黄,否则会加重病情。
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都有滋阴生津的功效,但鲜地黄更善于清热凉血,熟地黄专供填精益髓,生地黄则长于滋阴。具体用哪种,还是得看自己的实际需要。
选购地黄时应以个大、体重、质地柔软油润者为佳。此外,Maigoo小编认为如果是鲜地黄,则应选断面黄白色者,如果是生地黄,则选断面乌黑者,如果是熟地黄,则应选断面有光泽、粘性较大者。
将生地、鸭蛋加水同煮,待熟后,去壳再煮5~10分钟,最后用食盐调味。此汤能滋阴降火、益肾固精。
将生地和熟地用布包住后煎煮至沸腾,然后下入切好的猪肉丝,用小火煮到肉熟,然后拿掉药袋,用食盐调味即可。此汤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把老母鸡处理干净,然后把鲜地黄、枸杞、生姜放到一个纱布袋中,并将纱布袋置于母鸡腹中,然后上锅蒸熟。蒸熟后取出药袋,将母鸡切块后加食盐调味即可食用。这样吃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凉血地黄汤出自《外科正宗》卷三,由川芎、当归、白芍、生地、白术、茯苓等药材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凉血止血、清热燥湿等功效。
犀角地黄汤是一味清热剂,有着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功效。它由水牛角、生地黄、芍药、丹皮等药材构成。此方出自中药典籍《外台秘要》。
地黄饮子又叫做地黄饮,是一味补益剂,出自《圣济总录》。它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等药材组成,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的功效。
买购网中药小编提醒各位注意,中药的配伍讲究对症用药,所以在配药的时候最好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调配,不要轻信网上的用药建议,以免导致健康受损。
鲜地黄/生地黄的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或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如果是鲜地黄、生地黄,可以用干燥的容器保存。如果是熟地黄,则需要用密闭的干燥容器保存,以防其药性挥发。保存时注意要将地黄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样可以起到防潮、防晒的效果。
选地整地:地黄适宜栽种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内,如果土壤粘性较重或较硬,都会影响它的块根生长,影响产量。
选种栽种:选择种苗时要严格,要选择植株无病害、生长强健的,选种后将其切成5cm左右的小段,晾1-2小时,使伤口愈合后即可播种。
肥水管理:为了促使幼苗快速生长,我们要勤浇水、施肥,由于地黄的入药部位是它的根茎,因此施肥的时候主施磷钾肥,这样可以促进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