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离开的老人最多,民间有句话叫“老人难过冬”,意思是说:老人过冬是个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别是高龄老人。老人要是能扛过冬天,熬到春天就又能平安过一年。
冬天之所以成为老人的一个坎儿,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较弱,气温的骤降以及冷风的侵袭很容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上冬季感冒和跌倒多发,老人恢复较慢,也容易加重病情或诱发多种并发症。
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老人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对于老人来说,感冒、肺炎、哮喘、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
在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出现心率失常、心绞痛,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而心绞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胸部的疼痛、憋闷等,也有的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牙痛、上肢疼痛,还有的女性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胃部不舒服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老年人由于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情绪变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氧状况,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俗称“中风”。一般来说,中风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也就是脑栓塞和脑出血。缺血性中风的早期症状有突发眩晕、突然间半侧脸、身体麻木、无力等,也有患者看东西重影(复视),频繁打哈欠。有的患者这些症状会在24小时内消失,医生称其为“小中风”。
出血性中风表现为突然的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患者血压也会很快升高。
(1)面瘫
面瘫是风吹受寒后发生的神经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表现为眼斜、嘴歪,有的还流口水。每年入冬天气突然转冷时,面瘫患者都会骤增,而且老年患者比例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天气突然转冷,感冒患者增多,而感冒是面部神经麻痹的一个主要诱因,甚至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面部神经麻痹后遗症。
(2)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对老年人危害很大的精神疾病。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患帕金森病的比率约为1%,患病人数在200万以上。在寒冷的冬天,该病也容易复发。
早期症状包括震颤:这种颤抖是缓慢的、有节律性的和静止性的。肌肉僵直:患者浑身发紧,像被捆绑一样,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翻身都困难。行动迟缓:动作缓慢、笨拙、活动不协调,而严重者站立、行走、翻身都很困难。姿势异常:如有的患者站着时头向前伸,身体也向前倾,双膝弯曲,走路时还会感觉起步困难。
此外,一些其他症状也应警惕,如顽固性便秘、尿急、尿失禁、出汗及出油多等。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痴呆等精神症状。
专家指出,春节期间最容易暴饮暴食,饮食也多油腻,这很容易使胃肠道在短期内负担加重,使人出现食欲不振、产生困倦等,严重的还会患上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
其次,冬天户外比较冷,很多老年人喜欢待在室内,运动比较少,而且闲暇时尤其是春节家人团聚时都喜欢玩麻将。要知道,长时间搓麻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导致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腰肌劳损、消化不良等。
最后,春节期间由于串亲访友的活动都比较多,老人的睡眠习惯也经常被打乱。这种反常的生活方式会扰乱人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很容易引起睡眠紊乱、胃肠道失调。此外,还可能引起神经和精神系统的问题,很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烦躁等症状。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很多身体脆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身体保暖,就很容突发疾病导致身体受损甚至死亡。保护心血管首先避免熬夜,虽说老年人熬夜的情况不多,但maigoo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熬夜之后会出现血管收缩、免疫功能的调节会出现异常,会增加心肌缺血的可能。
其次老年人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高盐、高糖和油腻的食物,油腻的饮食中便会使得血液中的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与日俱增。
女性是骨质疏松高发人群,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比例超过50%,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的患者约为20%,存活者中约50%可能致残。
对于老年人冬季尤其要注意不要滑倒、摔屁股蹲,很可能摔倒之后就没机会再站立起来了。对于老年人,冬季要注意多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提高钙质在身体内的吸收率,其实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很简单,就是晒太阳。
对老年人来说,活到晚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见到了太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看遍了身边的真真假假。这时候切不可再对年轻时的纠纷耿耿于怀,或者在晚年和身边人闹别扭。
传统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和免疫功能都处于最佳的水平,机体强健有力,抗病能力强。
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又是雾霾多发季节,很容易导致一些老年性慢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主要是哮喘、肺炎,此外,咽炎、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也容易发作,此类患者从立冬之后就开始慢慢增多。特别是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对冬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冬天还是感冒的多发季节,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不可避免地成为流感病毒首要攻击目标。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炎、肾炎等疾病,加重心脑血管病、肺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防范措施:
(1)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使室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因为空气干燥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出门尽量不要穿低领衣服,同时最好围上围巾,注意咽喉部保暖。
(3)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开窗通风。
很多老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
另外,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
防范措施:
(1)密切监测血压、常备急救药物。
(2)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出现血压反跳。
(3)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入冬后,老人出现骨折的现象明显增多。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容易导致原有的内科系统疾病加重,以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老人毕竟年纪大了,每一种并发症都可能要了他的命。大部分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卧床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尤其是下肢的静脉血液,由于没有肌肉的收缩,就更容易产生血栓。而血栓会随着血液循环游走至肺、脑等重要器官从而产生栓塞,导致骨折病人猝死;此外,骨折后高凝状态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防范措施:
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及运动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避免运动损伤。
寒冷的天气里吃冷饮或饭菜不加热就吃等,人的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胃溃疡也容易发病,老人原本肠胃功能就差的人容易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肠胃炎。
防范措施:
(1)注意饮食要精细,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
(2)吃火锅时不要一味涮牛羊肉,还要适量吃些馒头、面条等面食,可对肠胃起到保护作用。
(3)常喝温水,吃温热的食物。胃寒病人可多喝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都有健胃、暖胃的功效,可用于调理胃寒的病症。
冬季冷刺激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症。另外,手足皲裂也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尤其是接触脂溶性或碱性物质的人群,家庭主妇、厨师、清洁工人等。
防范措施:
(1)洗澡时水温别过高(不超过45℃),次数别过频,一周一次就可以了。
(2)用温和保湿的润肤霜,并在洗澡完毕后适当涂抹。
(3)冬季家庭主妇做家务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
(4)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