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频脉冲电磁场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e fields,PEMFs)是脉冲电流通过线圈时在线圈中所产生的一种瞬态电磁场,利用脉冲发生装置的可调性可产生特定的脉冲电流,从而产生特定频率、特定强度、特定上升时间及特定脉宽的脉冲电磁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是指频率1一100Hz、强度低于100GS的低频、低强度调制磁场。
人体中,由于血管和血流的运动对磁感应线进行切割产生感应电流(微电流),对体内生物电活动产生影响,使钠、钾、氯等离子的活动功能增强,改变了膜电位,增强了细胞的通透性,促进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磁场作用下,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运动形式及其能量状态发生改变并致组织器官功能发生相应改变,在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传递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影响,可抵消病理因素对这一过程的干扰而达到治疗目的。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发挥其治疗作用。
二、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低频电磁场的电磁辐射作用于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生理、生化和功能等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1、低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活动的影响
(1)对记忆力的影响
目前,学习和记忆作为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磁刺激技术也成为大脑记忆与学习功能研究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使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席晓莉、文峻等采用频率20Hz,强度分别为0.25,0.34和0.64T三种不同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进行40min全身辐照,电磁辐照后休息5min即用Y-型迷宫实验观测其学习记忆行为,间隔24h后,再重复观测,结果显示:辐照强度0.25T辐照组与对照组的小鼠记忆学习能力无显著性差异;0.34T强度辐照组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于对照组;0.64T强度的磁场辐照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随磁场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促进及抑制作用均可能存在“频率窗口”效应。王爱民、李起鸿的研究[表明频率1.67Hz,磁场强度为0.4mT的极低频电磁场刺激能够提高脊髓神经元的活力,有利于轴突的再生;能够加速损伤神经远侧段的Wallerian变性,刺激雪旺式细胞较早增殖、成熟;可较早、较快、较多地促进周围神经细胞损伤后再生。
(2)对睡眠的影响
诸多证据表明,在生理昼夜节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松果体对磁场变化甚为敏感。鉴于睡眠质量对人的健康及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PLEMF对睡眠影响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王明时等人将模拟脑电节律的外界低频脉冲磁场耦合入实验动物—猫的脑内,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诱导磁刺激有效地影响了脑电活动,有显著的促进入眠作用。贾建治和李翔用低频方波电压调制四阶均匀交变磁场,对小白鼠的自主活动及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当外加磁刺激为频率10 Hz、磁感应强度6.18 mT及10 mT时,有良好的镇静与催眠作用。
(3)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初步的临床结果表明,极低频磁场能够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疏通经络,起到调节大脑平衡状态、抑制皮质病理性兴奋的作用,从而达到消除精神症状的目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对情感性疾病及各种功能性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2、低频电磁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席晓莉等报道:0.4T极低频电磁场可以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有研究结果表明,极低频电磁场具有抑制血脂、血黏升高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预防作用。
3、低频电磁场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主要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坏死等。在总结了20多年脉冲磁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曾预言其治疗骨质疏松的前景,引起了医学界对这一疗法的关注。复合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形计量学的影响时提出,极低频电磁场能促进骨形成,同时也刺激骨吸收,但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大于和早于促进骨吸收作用。因而能够部分恢复已丢失的骨量,极低频电磁场是颇具潜力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三、低频磁场对微循环的影响
(1)加快血流速度
血管内血液是导电体,血液在血管内流过时受到磁场的作用,发生电磁流体力学现象。也就是说,人的心脏不停地舒张收缩,则全身的血管也不停地舒张收缩。由于血管的运动,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根据公式:电动势E=μHIV×10-8 V,得知电动势的大小与血流速度成正比。电动势越大,血流速度越快,因此磁场的作用可加快血流速度。有实验证明,磁场作用15min后,血流速度就开始明显加快
(2)扩张局部血管
血管在切割磁力线的同时产生微电流,影响了人体生物电,进而引起体内离子的浓度及运动的改变,另外也可使局部微血管扩张,微循环得到改善,有利于局部组织营养和代谢的加强。(3)改善微循环
磁场作用后可改善微循环解除毛细血管静脉端的瘀滞,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使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加速,促进组织代谢和上皮组织细胞生长,有利于炎性物质及致痛物质的排除,并加强局部组织营养和氧的利用。微循环的改变是磁场具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的基本依据。磁场对微循环状态的作用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