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坏死严重吗
肠坏死是十分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与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联系的一种急性肠炎,本病病变主要在小肠,病理改变以肠壁出血坏死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胀,严重者可有休克、肠麻痹等中毒症状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肠坏死是怎么引起的
1、导致婴幼儿出现这样的病症的原因首先就是肠道缺血。如果要是肠道缺血的话那么肠道内的血管以及代谢就会不正常。而刚刚出生的孩子本身的代谢能力比较弱,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肠坏死。
2、如果要是受到了细菌的感染的话,那么就会更加容易发生肠坏死。孩子本身的抵抗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要是因为肠道细菌的滋生,或者是肠道产生了粘液的话,都是会导致发生肠坏死。
3、随着病症的恶化,孩子就会出现整个肠壁坏死的情况,严重的话就会出现穿孔或者是腹膜炎的症状,甚至还会导致孩子死亡。所以对于这样的病症一定要马上治疗,及时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
肠坏死有什么危害
肠膨胀: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大量气体不能排出而积聚,导致肠膨胀。气体的来源主要(约70%)是病人消化道进入的空气。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此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体液、电解质丧失和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胃液、胆胰液、小肠液及摄入液体约8~10L,几乎全部被肠管(主要在小肠)吸收,仅 100~200ml随粪便排出。肠梗阻时由于频繁呕吐,体液和电解质严重丧失。临床上出现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肾脏也由于灌注量不足,尿少,出现肾功能衰竭。
肠绞窄坏死:梗阻持久时肠壁张力升高,会发生肠壁的血循环障碍。首先是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肠壁通透性增加,有相当量的血浆渗出。继肠壁动脉血运发生障碍,甚至肠坏死、破裂;
感染:肠梗阻时,肠道内细菌迅速过度增殖,菌群失调。由于肠粘膜屏障严重破坏,肠道内细菌亦可移位到肠外脏器,导致肠源性感染。
肠坏死有什么症状
1、腹痛
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也常可为最先症状,多在脐周。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
2、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
3、腹泻便血
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继之即呈白水状或呈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便少而且恶臭。无里急后重。
4、全身症状
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在38~39℃,少数可达41~42℃,但发热多于4~7天渐退,而持续2周以上者少见。
肠坏死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禁食,腹痛、便血和发热期应完全卧床休息和禁食。直至呕吐停止,便血减少,腹痛减轻时方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加量。禁食期间应静脉输入高营养液,如10%葡萄糖、复方氨基酸和水解蛋白等。过早摄食可能导致疾病复发,但过迟恢复进食又可能影响营养状况,延迟康复。腹胀和呕吐严重者可作胃肠减压。腹痛可给予解痉剂。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本病失水、失钠和失钾者较多见。可根据病情酌定输液总量和成分。儿童每日补液量约80~100ml/kg,成人2000~3000ml/d,其中5%~10%葡萄糖液约占2/3~3/4,生理盐水约占1/3~1/4,并加适量氯化钾。
抗休克: 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除补充晶体溶液外,应适当输血浆、新鲜全血或人体血清白蛋白等胶体液。血压不升者可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或山莨菪碱等均可酌情选用。
手术治疗:肠穿孔;严重肠坏死,腹腔内有脓性或血性渗液;反复大量肠出血,并发出血性休克;肠梗阻、肠麻痹。不能排除其他急需手术治疗的急腹症。
肠坏死要注意什么
1、多吃低脂、少纤维食物
患者避免进食一些含太多脂肪的食物,因为不易消化外,还会使腹泻的症状加重,不妨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细挂面、烩面片、馄饨、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
2、喝淡盐开水
慢性肠炎患者如果伴有脱水现象出现时,建议喝些淡盐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3、少吃易产气发酵的食物
患者一旦出现排气、肠鸣过强时,就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比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黄豆等。
4、注意饮食卫生
由于慢性肠炎患者多半身体虚弱、且抵抗力差,便更应注意饮食卫生,比如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注意不喝酒和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等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