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1: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真相:不同的转基因作物,其目标不同。最初的转基因作物的目标在于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对营养成分没有实质改变。黄金大米这一类营养加强型的转基因作物则是提升了其营养价值。所以,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估时,会对各种成分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句话纯属对转基因技术和监管不了解而产生的臆测。
传言2:转基因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分,未进行长时间的安全试验,没有人知道这类食品是安全的。
真相:转基因食品是众多新型食品的一种。对于新食品如何验证安全性,科学界已经有一套相当高效完善的流程。这一套检验措施可以把微小的危害在短期内展现出来。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吃几十年”、“吃几代人”的食品反倒只是经验之谈。
传言3:1994年的一份报告声称,发现一种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肌痛。临床表现有麻痹、神经问题、痛性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光敏、消瘦。后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产的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个月后发病,导致37人死亡,1500人局部麻痹,5000多人发生偶尔性无力。
真相:这一事件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清楚的解释。问题发生的时候,除了更换基因工程细菌菌株,还升级了纯化流程。目前比较广为接受的解释是在色氨酸的纯化过程中出了问题。实际上,色氨酸在此前已经使用了多年,并没有出现问题,而且那些色氨酸也是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在厂家改进了纯化流程之后,美国重新批准了色氨酸的销售,也没有再出现同样的问题,而此后所用的色氨酸也是由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
传言4: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可以转移到生活在我们的肠道细菌的DNA里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吃Bt玉米制成的玉米片,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
真相: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如果Bt玉米中的Bt基因能够转移到肠道细菌的DNA里去,那么,我们吃的食物中所附带的那些天然细菌的基因也可以。比如,蔬菜中就有把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细菌,按照这种思路,我们的肠道细菌就变成了亚硝酸盐的加工厂了。
传言5:在转基因操作中,含有从细菌中提取的基因的食品有可能导致过敏现象的扩展,使人发生过敏反应,。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段基因加入到大豆、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大豆、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真相:这个传言混淆了“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蛋白质是基因的表达产物,基因不会导致过敏,蛋白质才有可能。过敏检测是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导致过敏的可能在转基因食品开发和安全审核过程中会被排除掉。
传言6:转基因大豆里,被生物科学家植入了饱和脂肪基因。这些基因导致转基因大豆生产出来的豆油,在进入人体以后,会形成大量的饱和脂肪,增加了血液的血黏稠度,为脂肪肝、高血脂、脑血栓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埋下慢性定时炸弹。
真相: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大豆里被植入饱和脂肪基因,这样的食品完全没有市场价值,没有人会去开发。饱和脂肪对健康的影响与是否属于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关,奶油、猪油、牛油、棕榈油“天然”就含有大量饱和脂肪。
传言7: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真相:上述传言中的“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属于莫须有的说法。转基因作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是要经过详细分析评估的,发生了什么变化完全可以得到跟踪和掌控。
传言8: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他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真相:这项研究已经被学术界认定为实验设计存在根本缺陷,结果完全不可靠。
传言9:作物的抗农药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给其他妨碍农作物生长的野草,这可导致除草剂的滥用,引起土壤板结,土质变坏,加重环境污染。转基因抗虫作物产生的杀虫物质,如果把害虫都杀死了,必然破坏自然界固有的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
真相:转基因作物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抗除草剂只是其中一种。“基因漂移”确实是转基因环境评估中的重点内容。这种风险有多大、如何降低和控制,这是转基因作物在获得种植许可之前需要完成的工作。每一种转基因作物都是一个“个案”,在经过科学家和主管部门的评估审查之后,认为其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的,才能获得批准。而种植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更有利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