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技艺项目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聚焦中国 上传提供 ★★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 INTRODUCTION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技艺,有很多民间传统技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技艺名单,包括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蜀锦织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扎染技艺 云南省等 Ⅷ-26
漆器髹饰技艺 广东省等 Ⅷ-127
雕版印刷技艺 江苏省等 世界非遗,Ⅷ-78(国家级)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 世界非遗,Ⅷ-9(国家级)
米粉制作技艺 广东省等 Ⅷ-277
汝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 Ⅷ-189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浙江省 世界非遗
绿茶制作技艺 江苏省等 Ⅷ-148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安徽省 Ⅷ-39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江苏省等 Ⅷ-24
烤鸭技艺 北京市 Ⅷ-167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上海市等 Ⅷ-193
蜡染技艺 贵州省等 Ⅷ-25
风筝制作技艺 山东省等 Ⅷ-88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福建省 Ⅷ-172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浙江省 Ⅷ-177
唐三彩烧制技艺 河南省 Ⅷ-94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江苏省 世界非遗,Ⅷ-13(国家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省 世界非遗,Ⅷ-19(国家级)
桑皮纸制作技艺 安徽省等 Ⅷ-7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等 Ⅷ-30
蜀锦织造技艺 四川省 Ⅷ-16
傣族织锦技艺 云南省 Ⅷ-106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陕西省 Ⅷ-165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 Ⅷ-214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山东省 Ⅷ-162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黑龙江 Ⅷ-85
贝叶经制作技艺 云南省 Ⅷ-142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浙江省 Ⅷ-60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等 Ⅷ-112
毛笔制作技艺 上海市等 Ⅷ-200
砚台制作技艺 宁夏等 Ⅷ-133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江苏省 Ⅷ-36
烟火爆竹制作技艺 湖南省等 Ⅷ-86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浙江省 世界非遗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江西省 Ⅷ-7
伞制作技艺 浙江省等 Ⅷ-140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上海市等 Ⅷ-117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西藏 Ⅷ-21
宋锦织造技艺 江苏省 Ⅷ-14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省 Ⅷ-5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江苏省 Ⅷ-1
中国活字印刷术 世界非遗,Ⅷ-135(国家级)
乌龙茶制作技艺 福建省 Ⅷ-150
蒙古包营造技艺 内蒙古等 Ⅷ-181
家具制作技艺 广东省等 Ⅷ-45
竹纸制作技艺 浙江省等 Ⅷ-71
制扇技艺 江苏省等 Ⅷ-81
鲁锦织造技艺 山东省 Ⅷ-103
景泰蓝制作技艺 北京市等 Ⅷ-43
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介绍(部分)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 详细>>】
漆器髹饰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重庆漆器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解放后,重庆漆器更闻名于世。数十件漆器作品被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国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也一直被作为国家礼品用来赠送外国首相和国际友人,获得赞誉无数。许多文物考古专家都以为制作技艺已经失传,事实上,2000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沙地区不断传承。 【 详细>>】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 详细>>】
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广东省广州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广东省广州市申报的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Ⅷ-277。 【 详细>>】
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以产瓷器著称于世,“中国”的英文拼写“China”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而宋代更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钧三大名窑均在河南,按照南宋《垣斋笔衡》的记载,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瓷艺压群芳,在“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05月23日,汝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我国茶叶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西周祭祀的仪礼上已出现了用来佐饮的茶。古代茶称为“荼”,名见《诗经》。三国和西晋时代,江南饮茶已成习尚。唐代茶风大盛,玄宗在《开元文字音义》中将“荼”改为“茶”,其后还出现了陆羽的《茶经》。宋代以前,饮用的茶多为紧压茶,即将茶叶蒸后捣碎,制成团块状,饮时用水烹煮,有时还在茶中放入瓜仁、松子等干果。至清代改为沸水冲泡,相沿至今。绿茶是以高温杀青而未经氧化、发酵的茶种,又称“不发酵茶”。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采摘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 详细>>】
铁画原名“铁花”,安徽省芜湖地区特产,为中国传统独具风格的工艺美术品之一,.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一种工艺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主产地包括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桐乡市、湖南省邵阳市、山东省兰陵县等地。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祭祖大典 国内有名的祭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祭祖,即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祭祖习俗相沿数千年,那么,中国著名的祭祖大典有哪些?国内有名的祭祖民俗活动在哪里?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祭祖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黄帝祭典、大槐树祭祖习俗、祭孔大典、炎帝祭典、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舜帝祭典、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徽州祠祭、徐村司马迁祭祀,其中,黄帝祭典、祭孔大典与妈祖祭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中国十大民间信俗非遗项目 中国著名民间信仰有哪些 民间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信俗,主要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自发产生的有关神灵崇拜的观念、行为、禁忌、仪式等信仰习俗惯制,也称民间信仰民俗,那么,中国著名的民间信仰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间信俗,包括关公信俗、妈祖信俗、保生大帝信俗、城隍信仰、闽台送王船、土地公信俗、黄大仙信俗、悦城龙母诞、冼夫人信俗、波罗诞等,其中,妈祖信俗和闽台送王船被联合国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中国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俗 ★★★
814 1
中国十大元宵节习俗非遗项目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节日,那么,元宵节习俗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元宵节习俗非遗项目,除了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五大元宵节习俗外,还包括上海豫园灯会、泉州闹元宵习俗、前童元宵行会、河上龙灯胜会、马尾-马祖元宵节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等中国其他特色元宵节民俗,一起来看看元宵节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