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儿比较常见的皮肤病。
病发年龄:多见于2-3个月宝宝,一般在5岁前出现,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岁半以后大多会逐渐自愈。病发部位:前额、面颊、四肢、躯干等部位,2岁后宝宝常出现于脖颈和手脚部位。
病发症状:皮肤干燥且发红,也会以细小水泡状态存在,小水泡破后会结痂,皮肤较痒,瘙痒过的皮肤会变得粗糙。
病发原因:有的跟遗传性有关。家庭成员如果有患过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或者对某些事物过敏,宝宝容易病患湿疹。
应对方法: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洗澡,要特别注意皮肤褶皱部位的清洗。空气干燥情况下,洗澡后给宝宝涂抹宝宝专用润肤霜。注意环境情况,不要让宝宝在冷风和烈日下,保持室内气温适中。宝宝流汗情况下,要及时用纯棉巾给宝宝擦汗。
尿布疹俗称红屁股,也是新生儿常见皮肤疾病。
病发部位:病发在宝宝裹尿布部位。如:臀部、外生殖器官、下腹、大腿根部等。病发症状:红斑、红疹,脱皮,严重时会导致皮肤溃烂。
病发原因:臀部皮肤长时间处在潮湿,闷热,粪便及尿液中的刺激物质会使皮肤受损而出现小屁股发红,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受损皮肤上继发感染更会加重红屁股的程度,臀部皮肤经常接触一些清洁液也是一个诱发原因。
应对方法:勤换尿片,保持宝宝屁屁清洁、干燥。换纸尿片时,先用温水清洗屁屁,注意清洗干净,尽量少用湿巾纸,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清洗完屁屁后,让宝宝屁屁暴露在空气中,让屁屁干爽后,再换上新的纸尿裤。在宝宝屁屁上涂抹护臀膏,可以阻隔排泄物接触皮肤。
痱子其实是由于汗孔阻塞引起的汗腺的轻度发炎。病发部位:脖颈、背部和胸部位。
病发症状:细小凸起的红疹子。
病发原因:天气热,宝宝穿着太厚,导致流汗汗孔阻塞引发的炎症。应对方法:用温水给宝宝清洗肌肤。衣服要穿着适中,保持皮肤干燥清爽,减少宝宝流汗。
口水疹又称奶癣。
病发年龄:0~6岁。
病发部位:多为嘴角部位。病发症状:皮肤局部变红,发痒,出现小水泡。病发原因:多为皮肤经常受潮湿及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引发的。如:新生儿唾液、残留的果汁、奶水等。应对方法:及时给宝宝拭擦口水,每次喂完要用纯棉巾擦干净嘴巴。
新生儿较为常见。病发年龄:新生儿宝宝。
病发部位:多出现在新生儿额头和面颊部位。
病发症状:细小凸起的红疹。
病发原因:新生儿、婴儿期的痤疮是来自母体血液中的激素所致,而儿童期痤疮大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应对方法:通常无需治疗,新生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会自行消失。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请勿给宝宝涂抹外用药膏。
小儿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病发年龄:新生儿出生后2-3天。
病发部位:多出现在面颊、身躯、背部和手脚部位。
病发症状:皮肤发痒,症状为凸起的红包。小儿急性荨麻疹发病十分突然,可在一瞬间内皮肤异常刺痒,随着痒感和搔抓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红色、苍白色的风疹块。
病发原因:病因复杂,不易明确病因,仅10%~25%患儿可有明确病因。由某些内、外源性因素所致,如食物(鸡蛋、牛奶),药物、蚊虫叮咬等引起。
应对方法: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会自行消失,无需治疗。不要挤压或涂抹外用药膏。避免接触植物和肥皂。
小儿脂溢性皮炎多见于肥胖的宝宝。
病发年龄:常见病发年龄在3周-5个月之间的宝宝,通常半岁左右会逐渐减退。病发部位:头部、额头、面颊、耳朵。眉部、腹部、大腿等部位。
病发症状:皮肤轻微变红症状,皮肤表面附有黄色屑,形成一层痂,没有发痒症状。
病发原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性腺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应对方法:用温水给宝宝清洗皮肤。给宝宝洗澡后,为宝宝涂抹宝宝专用润肤霜,保持滋润。如果痂过厚,涂抹橄榄油使其软化,用棉球拭擦,再用宝宝洗发水清洗干净即可。如果出现头皮红肿发炎,或其它症状,请及时就医。
几乎有一半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些小小的白色囊肿,被叫做“米利亚”囊肿,多出现在脸上和鼻子上,形成原因是油脂腺被皮肤表面的死皮细胞堵塞。
处理方法:米利亚囊肿一般情况下无需特别治疗,宝宝的皮肤腺体会在几天或几周内逐渐完善和开放,随之囊肿也通常会自然消失。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您的宝宝使用了抗生素之后。它们的呈现方式根据出现在宝宝皮肤上的位置而有所不同。鹅口疮出现在舌头和嘴里,看起来像是干牛奶。出现在尿布区域被叫做酵母尿布疹,通常表现为小的红色粉刺。
处理方法:带宝宝去看儿科医生:如果表现为鹅口疮需要用抗酵母液体药物治疗,表现为酵母尿布疹则需要用抗真菌乳膏。
疮是由被称为Sarcoptes scabiei的螨引起的皮肤疾病。未经处理,这些微小的螨虫可以在你的皮肤上活几个月。它们在皮肤表面再现,然后挖入并产卵。这会在皮肤上形成瘙痒,红疹。有分散而且互不相连的红斑,非常痒,有时候旁边还有弯曲的白线或细细的红线。洗澡后或者夜里瘙痒最严重,宝宝会睡不好,而且可能会传染给家里其他人。
处理方法: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或传染给他人。
黄疸是宝宝皮肤和眼睛的黄色着色,通常在出生后2或3天出现,并且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这是由于过多的胆红素(红细胞分解产物)引起的。当婴儿1-2周龄时,病情通常消失。治疗可能包括更频繁的喂食,或对于更严重的情况,进行光疗。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宝宝有黄恒症状,最好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