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曲介绍
北京小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从明、清流行的一些唱本,从《北平俗曲略》等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见到明清时期在北京流行的时调小曲名目繁多、色彩各异,而且流传深入到社会各层。一些晋京的昆曲、乱弹演员,除擅长南北曲外,有的也兼工小曲。
北京小曲的起源
从明、清流行的一些唱本,从《北平俗曲略》等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见到明清时期在北京流行的时调小曲名目繁多、色彩各异,而且流传深入到社会各层。一些晋京的昆曲、乱弹演员,除擅长南北曲外,有的也兼工小曲。这样名目繁多的时调小曲在北京流传,从流布的分野和前后的对比来看,大体可分为如下情况: 作为原已在广大百姓中流传的民歌如:《茉莉花》、《绣荷包》、《四季相思》、《二十四糊涂》等等,仍然以民歌的形态在民间流传。当然曲艺艺人也有的把这些民歌吸收为自己的曲目,音乐上仍按民歌的曲调或者略有变化来演唱。
北京曲剧的特点
1、通俗易懂,字正腔圆,非常大众化;
2、地道京味,以普通音为语言基础,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
3、擅表演,强过西洋歌剧;
4、好听,曲牌种类多,既动情又震憾;
5、民族形式强烈,是继承和发展巧妙结合的典型产物;
6、很现代,每个剧目都是新鲜的和原创的;
7、移植名著多,尤其是擅演老舍作品。
好听的北京小曲有哪些
以北京为创作题材的歌曲,有脍炙人口的民歌《北京颂歌》,也有流行时尚的《北京,北京》,既有表现北京主题的影视作品《大宅门》、《四世同堂》主题曲,也有近几年北歌原创舞台剧目《海誓南戴河》、《女娲》、《天桥》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