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有哪些风格特点 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长河纵览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苗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的一种,因其独特鲜明的风格,深受人们喜欢,苗族舞蹈,就是指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苗族舞简介

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鼓舞”在唐代《朝野佥载》上就有“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的记载,由此可见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贵州的丹寨、台江、黄平、雷山、凯里、谷隆、大方、水城,以及广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和过年、祭祖、造房、丰收、迎亲、嫁娶等喜庆节日,都要举行芦笙舞会。舞姿以四步为多,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点步以及左右旋转等跳法。苗族一级演员金欧领舞的“苗族青年舞”,1963年已摄成舞蹈艺术影片《彩蝶纷飞》,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群众喜爱。

苗族舞蹈特点

一、颠簸动律

苗族聚居地多为山路崎岖地带,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颠簸或者晃动的感觉。因为有了这些经验,苗族人才创造产生了苗族舞蹈中的颠簸动律。

其动律特点是:以胸腰为中心,上下翻动,上下起伏,并且保持翻动的连贯性和链条性。其颠簸动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肢体的幅度大小,面部的表现,力度的大小,节奏的变化快慢等来表现出复杂的感情波动。

例如苗族舞蹈《黛帕》就表现出这一动律。演员随着柔和的音乐,双手上下晃动至脖颈前方,配合胸腰的起伏和双脚的行走。

二、赶鸭动律

苗族地区山环水绕,他们常常在河边玩耍,也会在水中养鸭子等生物。苗族人民通过观察鸭子走路时点头、身子摇摆的特点,将其融入舞蹈动作中,形成独特鲜明的赶鸭动律。

其动律特点是:

多人成行、双手手掌上翘放于身体两侧划动,上下小幅度点头;同时脚向前蹭走,整个身体出现一种摇曳的律动。

例如苗族舞蹈《走苗山》中,一群苗族女子行在走山水间。表现出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三、一顺拐儿动律

由于苗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都极为湿润,所以常年都会有雨,人们出门的时候会带雨伞和蓑衣,以为挡雨。

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候,苗族人会经常将孩子或者其他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手上,双手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没有空闲。但是当他们看到喜欢的人或者风景的时候,常常会手舞足蹈。这就形成一顺拐儿的韵律风格。

其动律特点是:同手同脚,同手同头,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方向相同。

四、荡腰动律

苗族喜欢白色,即爱好银饰。越多越好看,越重越好看。比如具有代表性的脖颈银饰——项圈。

日常生活中,银项圈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晃动,就产生了以腰为发力点,身体的上下半身左右晃动的荡腰特点。荡腰也会因为不同的方向和动作有着“正反”的不同。

比如在苗族舞蹈《水姑娘》里面的荡腰动作一样,展现出苗族姑娘的水蛇一般的腰和流线身型。

五、点荡动律

这个特征来源于苗族身上佩戴的银铃和银制腰带,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只要有晃动,它们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所以苗族人喜欢颤动自己的身体,让银器发出声音。

比如苗族舞蹈《银项圈》中,演员们双手举着项圈,开始做点荡动律,声音十分悦耳。

六、摆胯动律

苗族的百褶裙因其手工精美、制作繁复的特点而深受大众喜爱。

苗族的姑娘也喜欢穿上属于自己的百褶裙。但是因为其重量不轻,日常活动的时候不会随着身体而摆动,所以苗族姑娘喜欢把裙子甩起来,以展示自己美丽的花裙。因此产生了这种“一边摆动胯部,一边摆动双手”的顺边摆胯动作。

比如苗族舞蹈《山路银河》中的舞蹈动作,苗族姑娘们边摆胯边摆手,通过不同的队形变化甩出自己光鲜亮丽的裙子。

苗族舞蹈文化是民族舞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想要学好苗族舞蹈,就要掌握住属于苗族舞蹈的独特韵律,才能更好的跳出苗族舞。

苗族舞蹈种类

苗族舞蹈主要包含芦笙舞和鼓舞这两种舞蹈。

芦笙舞(苗语称“究给”)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流传广泛,普及各苗族地区。其中尤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包括习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祭祀性芦笙舞、礼仪性芦笙舞。

鼓舞是一边击鼓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鼓为木制,以牛革蒙于两端,置于架上敲击。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包括花鼓舞、团圆鼓舞、跳年鼓舞、单人鼓舞、猴儿鼓舞、踩鼓舞、木鼓舞、铜鼓舞。

在苗族的自娱性舞蹈中,还有头戴银冠、身着彩条长裙模仿锦鸡动态的《锦鸡舞》;头戴羽冠、模仿雉鸡相斗、跳跃、嬉戏,含有杂技技巧的男子双人《芦笙舞》和源于妇女刺绣、搓麻等家务劳动的《板凳舞》等。中国苗族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除以上介绍者外,贵州省“花溪苗”的《芦笙舞》、“红粘苗”的《跳硐》、“花苗”的《花树舞》、流传在丹寨县的《古瓢舞》、云南省苗族的《芦笙舞》、广西壮族自治区苗族的《芒哥舞》,以及《斗牛》、《牵羊》、《花棍舞》等,种类之多不胜枚举。

苗族舞蹈代表作品

《踩鼓舞》、《四面鼓舞》《苗岭情歌捡月亮》《我是苗山画眉鸟》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土家族舞蹈有哪些 土家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土家族舞蹈有哪些?土家族是居住在湖南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家族也是善舞的民族,其舞蹈种类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毛古斯、仗鼓舞、跑马舞、造旗舞、团鸡舞、梅嫦舞、八幅罗裙、跳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摆手舞"和“毛古斯”。现在就来走进土家族舞蹈世界。
满族舞的历史来源 满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肃慎新开流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他们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乐舞形式,满族歌舞的四种形式,分别是萨满祭祀歌舞、筵宴歌舞、宫廷歌舞、民间舞蹈,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满族舞的历史来源和满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吧。
【中国特色工艺品】全国各地传统手工艺品大全 领略地方民俗风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民间留下了许多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诸如皮影、剪纸、刺绣、脸谱、面人等,彰显着国人的智慧与传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技艺,比如天津的泥人张彩塑、陕西的皮影戏、北京的京剧脸谱等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全国各地传统手工艺品大全,带你领略地方民俗风采。
礼品 民族民俗文化 ★★★
1.4w+ 45
国内十大民族特色节日游 民俗节日旅游推荐 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游盘点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和传统,一些民俗节日旅游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地区更是把景区和节庆旅游很好地结合,本文就为大家带来了国内十大民族特色节日游,如火把节、三月三、泼水节、古尔邦节、苗年等节日可以体验一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游的地方,一起来了解下吧。
民俗旅游 节日活动 ★★★
5168 16
【中国民族表演艺术】十大山水实景演出_马戏_高空表演_歌舞剧_戏剧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且民族众多,这无疑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我国民间的表演艺术极为丰富,流传至今,有非常之多的经典名作,例如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剧场演出包括千古情系列、《魅力湘西》、《藏谜》、《东北二人转》等,著名戏剧白蛇传、蝶、白毛女等。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民族表演艺术,让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我国民族表演艺术的魅力。
民族民俗文化 演出/演唱会 ★★★★
2446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