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舞的历史来源 满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长河纵览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肃慎新开流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他们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乐舞形式,满族歌舞的四种形式,分别是萨满祭祀歌舞、筵宴歌舞、宫廷歌舞、民间舞蹈,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满族舞的历史来源和满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吧。

一、满族舞的历史来源

满族是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歌舞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范哗在《后汉书》中就曾记述了满族先世枪娄人祭神的歌舞情景“昼夜会聚歌舞,舞辄数人相随,踏地为节”。

隋唐时株辐人沿袭了先人爱好歌舞的传统。《隋书》中记述了软使者到长安朝见隋文帝,宴会上“使者与其徒皆起舞,其曲折多战斗之容”,而使隋文帝惊叹地说“天地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何其甚也”。

女真人以善舞著称,元代诗人张显在《庐陵集》中有一首《白翎雀歌,对女真人能歌善舞作了生动的反映:‘女真处子舞进觞团衫革分两傍。玉纤罗袖拓枝体,要与雀声相领顽。朝弹幕弹《白翎雀》。贵人听之以为乐”。诗中说女真舞技献舞进酒,舞姿优美,歌声悦耳,可以同白翎雀鸣声相媲美,使人恋恋不舍,朝夕都要演奏、跳舞,而以此为乐。满族人的舞蹈大体可分为祭祀舞、筵宴舞、民间舞三类。

二、 满族舞蹈的特点

满族舞蹈的第一个特点是其对大自然的模仿。例如,《东海蟒式》对马和蟒蛇的模仿,以及其他满族舞蹈中对老虎和熊等野兽的模仿均体现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总结。

满族舞蹈的第二个特点是其豪放彪悍的个性。从沉重的萨满神衣,到野狍子腿制作的道具、再到旋转跳跃的舞蹈动作和强有力的打击乐器,均体现了其强悍粗犷、刚健豪放的特点。此外,满族舞蹈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其包罗万象,集文舞、戏祭、美丑、雅俗、歌舞、动静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身。

三、 满族舞蹈的类别

1、萨满祭祀歌舞

满族的信奉萨满教,在举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时,都以歌舞形式进行,萨满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在跳神过程中,萨满腰系铃,手执鼓,着神衣神裙,伴着神器声响翩翩起舞。祭祀歌曲有《清神调》、《背灯调》、《跳饽饽神调》等,舞蹈有《腰铃舞》、《铜镜舞》等。祭祀时载歌载舞,表达崇敬、赞美、祈求之情,后来发展成为满族舞台艺术的歌舞。

2、筵宴喜庆歌舞

这种歌舞主要是《莽式空齐舞》,又称《莽势舞》。这种舞场面富于变化,形式有“男莽势”、“女莽势”、“对舞”、“衬舞”等。多于筵宴和喜庆场合中出现。

3、宫廷歌舞

宫廷歌舞是在节庆、出征、凯旋、庆典、筵宴等多项宫廷活动中出现。有些是满族皇室贵族自娱自乐,有的是由专业演员表演的。清入关后除了其传统的歌舞外,还全部接受了历代沿续下来的礼乐制度,如郊庙朝会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宫中筵宴时有中和清乐,丹陛清乐等。宫廷歌舞中的舞势歌辞中融入了满族传统歌舞,与历代传统的乐章有不同之处。

4、民间歌舞

满族民间歌舞中最有特色的是秧歌舞,或称扭秧歌、闹秧歌。这是民间传统群众性歌舞,逢年过节尤其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为热闹,每逢此时,各村屯都组织秧歌队到各边表演,表演者往往有各种扮相,或文人书生,或老翁老妪,交错歌舞,有说有唱。满族的这种歌舞,无论男女老少皆喜欢。

三、满族歌舞代表作

辽宁省歌舞剧团演出的大型神话舞剧《珍珠湖》、黑龙江省歌舞团演出的《渤海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开创了满族敬舞的新局面。

祭祀舞有《腰铃舞》、《单鼓舞》、《抓鼓舞》等,舞蹈动作多变,舞姿刚劲,特别是腰铃声与鼓声有节奏和谐的配合,声形具备,引人注目,别具一格。在跳舞的同时还要伴唱《请神调》、《排神调》、《背灯调》等歌。

筵宴舞有《莽式舞》,是满族传统的舞蹈,不仅适用于筵宴,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宫廷筵宴歌舞还有《喜起舞》和《扬烈舞》等,《喜起舞》称文舞,《扬烈舞》,是武舞,《喜起舞》与《扬烈舞》都是由《莽式舞》演变而来的。民间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策黄姑姑舞》就是用一种独特的舞具独特的舞姿,表现满族青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的一种舞蹈。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5
【世界文化艺术】世界民族民俗艺术宗教盘点 最全世界文明文化知识
因为地域的区别,世界衍生出各种人种、民族还有文化。其中有无数历史悠久的文化,这些传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有的历史的瑰宝,也有的是时代的糟粕,还有的是种族的信仰。人类和时间一直在创作出更多的艺术文化,冲击思想的文学、脍炙人口的歌曲、身临其境的影视等等。下面一起来看看最全世界文明文化知识盘点,畅游世界的文明之中。
世界国家 世界宗教 ★★★★
3905 81
苗族舞有哪些风格特点 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的一种,因其独特鲜明的风格,深受人们喜欢,苗族舞蹈,就是指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傣族舞有哪些特点 著名傣族舞舞蹈作品
傣族舞有哪些特点?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 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傣族舞的动作虽大多阿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性格。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傣族舞的特点以及著名傣族舞舞蹈作品吧。
蒙古族舞蹈有哪些分类 蒙古族舞蹈特色风格及代表曲目
蒙古族舞蹈有哪些分类?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其他还有安代、顶碗舞、筷子舞、盅子舞、角斗等舞蹈种类。下面一起来看看蒙古族舞蹈知识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