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饮食风俗有哪些
黎族饮食风俗的显着特点是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体现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山风野味。
黎族多居山林,山上的山鼠,田里的田鼠,树上的松鼠,是黎家最喜爱的美食。在野外捕获鼠以后,立即以篝火烧毛刮净,带回除去内脏,或烤或煮,并用少许盐巴和辣椒调味。
“雷公根”是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黎族腌泡酸菜,先将野菜洗净加上畜骨或兽骨,拌入适量生盐,密封于坛中发酵。这种酸菜黎语叫“南沙”,酸味浓烈,消暑开胃,是黎族人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菜肴。“祥”也是黎族的风味菜,“祥”有两种,一是“鱼茶”,二是“肉茶”,一般只能在逢年过节或家中有贵客时才食用。黎族酒有番薯酒、木薯酒、山兰玉液。
最使旅游者感兴趣的是黎族竹筒饭。在黎族居住区旅游,游客可以亲自烧制竹筒饭。先砍一节较粗的嫩竹,装入当地特产的香糯米和适量的水,或者再拌入猎获物的瘦肉块及盐,架于火堆上熏烤。
水沸后,以树叶或木塞封顶口,随时转动竹筒,使其受热均匀,待饭香溢出,取下稍候,以刀剖筒,便可食用。竹筒烧成的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黎族妇女自古就有嚼食槟榔的爱好。她们把槟榔切成片,连核一起生嚼。干吃槟榔是煮熟晾干,吃时切成小片,加上蚌灰与石灰拌的浆,包在“扶留叶”(俗称“萎”)里慢慢咀嚼,细啖其余汁,愈嚼愈香,津津有味,直至脸颊潮红。嚼食槟榔因有解闷,下水肿,除瘴气的功效,所以槟榔果被黎族视为吉祥物和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
黎族人的饮食禁忌
食肉类方面:黎族地区普遍不吃猫肉,认为猫是家门灶神,家猫死了就埋葬。五指山市合亩制杞方言和东方市美孚方言,视牛为崇拜物,禁止牛日杀牛。按生肖推算,牛日杀牛会损牛的灵魂。合亩制的亩头和妻子,不吃狗、猫、蛇、鹩哥鸟和乌鸦的肉,并禁止在家里煮此类食品。认为狗是家门卫士和狩猎帮手,猫是家神,蛇是鬼神,鹩哥鸟要骑在牛头上是牛的灵魂,乌鸦是吃死人肉的凶魂,吃了它们的肉不吉利。黎族民间,怀孕妇女不吃蛇和猴子肉,认为吃了会生怪胎。五指山地区黎族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期间,禁止吃鱼肉和鸡蛋等,认为吃腥味食品,会得妇科病。惟有乐东哈方言对吃肉没什么禁忌,无论家禽家畜,还是飞禽走兽均可食用。
用餐方面:黎族禁忌在吃饭时用筷子敲打饭碗,或吹口哨,否则不吉利。认为敲打饭碗会招来饿鬼,吹口哨会把饭魂赶跑。在家里吃饭不得戴草笠,不得狼吞虎咽,认为这种行为似强盗,将会影响来年五谷丰登。请客人吃饭,不得把饭碗倒扣。倒扣饭碗似坟墓,不吉利。如果客人吃完饭后,把筷子交叉地放在饭碗上,意为对主人有意见。通什合亩制地区黎族请客人吃饭时,主人不得在餐席上看客人盛饭吃菜。
白沙南开地区部分润方言习俗,入新屋或年节,全家吃饭不用碗,只用手抓饭或以勺子舀饭菜进食。以此方式感念先祖的恩赐。
饮酒方面:黎族男女都喜爱饮酒,各地饮酒方式和禁忌都不相同。杞方言把碗斟满酒,以双手举酒碗敬客人;哈方言和美孚方言对客人敬酒时要夹肉送到客人口中,并把客人灌醉,表示热情好客。合亩制地区敬酒要对歌,歌对不上者则被罚喝大碗酒。煮酒的时候,在家门口挂树叶,禁忌外人进家门,否则将会酿不好酒。合亩制地区的黎族,村中或家里有人死,成人禁忌吃米饭,以喝酒治丧3天。平时喝酒席间,要点死人的名字,同时把碗里的酒倒在地下,表示吉利。
黎族的饮食是什么
大米是黎族人食用的主粮,其传统的米饭做法有“竹筒饭”、“鸡头果饭”、“包子果饭”、“黄姜饭”等;其中较为特色的是“竹筒饭”,用水把米浸泡、滤干后,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适量食盐拌匀填入竹筒内,再灌上适量清水,用芭蕉叶堵塞封口,然后把竹筒放进火堆里慢慢翻烤,制成竹筒干饭。“竹筒饭”不易变质,可保存一周,以前黎族人出门远行多带“竹筒饭”用餐。喜庆佳节也要制作“竹筒饭”,如今“竹筒饭”已成为黎族宴席上人们品尝黎家风味的佳品。
除了著名的“竹筒饭”,黎族特色美食还有“雷公根”、“祥”、“南杀”等。“祥”有两种,一是“鱼茶”,二是“肉茶”,一般只在逢年过节或家中有贵客时才会食用。“南杀”则是黎族特色的腌泡酸菜,是将野菜洗净加上畜骨或兽骨,拌入适量生盐,密封于坛中发酵出来的。其酸味浓烈,消暑开胃,是黎族人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菜肴。
黎族人喜好喝酒,酒在黎族人的生活中,不仅是节日饮品,待客佳酿,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正因如此,黎族人造酒技术高超,酒的种类繁多,有“番薯酒”、“山兰糯米酒”、“南椰液”等;其中最为特别的当属“南椰液”,南椰树干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糖类,黎族同胞们在南椰顶端挖一个洞,将里面的嫩心捣烂,加入酒饼,然后密封洞口,六七天后,即可开封取酒,南椰酿成的酒醇香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