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其由淋巴器官产生,主要存在于淋巴管中循环的淋巴液中,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是对抗外界感染和监控体内细胞变异的一线“士兵”。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按其发生迁移、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它们的最初来源是相同的,都来自造血组织。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超过4.0×109/L称为淋巴细胞增多;绝对值≥l5×l09/L为高度增多。
近期如果有感染性疾病,而且是病毒感染。一般是病毒性的感冒引起的,例如水痘、麻疹、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之后,都会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如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着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在吃药方面需要注意。药物不能盲目服用,因为在本身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导致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积极预防疾病,避免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胞体直径为12~15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椭圆形,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紧密而均匀,无核仁,胞浆较多,呈透明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胞体直径为6~9μm,圆形、类圆形。胞核类圆形或圆形。核染色质聚集,呈大块状,副染色质不明显,无核仁,胞浆极少(类似裸核),常呈淡蓝色(有时呈深蓝色)常无颗粒。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是骨髓来源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内分化而成的。胸腺发育成熟的T细胞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在没有接触特异性抗原分子刺激前,保持相对静息状态,称初始T细胞。一旦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它们便转化为代谢活跃、直径为15~20μm的大淋巴细胞,并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获得了迁移、产生细胞因子和其他效应的功能,小部分形成记忆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寿命较短,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记忆性T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年,甚至终身,当机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转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性T细胞,启动更大强度的免疫应答,并使机体较长时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力。由于效应性T细胞可直接杀灭靶细胞,故T细胞参与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T细胞是相当复杂的异质性细胞群体。按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以下三个亚群。
①细胞毒性T细胞:简称Tc细胞,占T细胞总数的20~30%,它们能直接攻击进入体内的异体细胞、带有变异抗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等。Tc细胞接触靶细胞后,能够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诱发靶细胞凋亡。
②辅助性T细胞:简称Th细胞,占T细胞总数的50~70%,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Tc和B细胞行使免疫应答功能。艾滋病病毒能特异性破坏Th细胞,导致患者免疫系统瘫痪。
③调节性T细胞:简称Tr细胞,数量较少,能够抑制免疫应答,使免疫应答的程度不至于过于强烈。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50~10%。在骨髓发育成熟的初始B细胞离开骨髓,迁入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性B细胞,即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发挥免疫功能;少量转化为记忆性B细胞储备起来,其作用和记忆性T细胞相同。B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数天至数周,但其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活。由于B细胞以分泌抗体这一可溶性蛋白分子进入体液循环而执行免疫功能,故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缺乏B细胞、T细胞的分子标记特征,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和异体细胞。NK细胞形似大淋巴细胞,在细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故又称大颗粒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