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大闸蟹非常的美味,且食用价值很高,但是如果是死了的大闸蟹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大闸蟹我们知道是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材,其实当它处于濒死或已经死去的状态时,它就出现了变质的情况了,食用的话会对人体不利,所以对于死去的大闸蟹是不建议食用的。
尽管是刚死的大闸蟹,它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等会成为细菌的养分,导致大量的细菌滋生,同时分解蛋白质变成尸胺和组胺,尸胺和组胺具有毒性,会导致中毒,并且组胺会导致过敏,出现四肢麻木、皮肤过敏、全身无力,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的过敏现象。
大闸蟹是腐食性的,经常会食用一些死去的动物尸体,因蟹体外含有一些细菌、致病菌等物质,所以在它濒死或死时,细菌会快速分解大闸蟹的蛋白质,造成尸胺和组胺含量快速上升,它们是有毒物质,所以人食用会导致中毒或过敏。
大闸蟹死亡之后,体内的细菌快速入侵大闸蟹内部,大闸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含有丰富的养分,入侵的细菌快速滋生,食用容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情况。
被捆绑好的大闸蟹一动不动,不能判断是不是活的大闸蟹的话,可以碰一碰大闸蟹的眼睛,看是否会眨动,会眨动的是鲜活的。
也可以将大闸蟹放入盆中,然后加入没到大闸蟹嘴部的水,若会吐泡泡就表示大闸蟹是活的。
蟹爪最细的部分都是弯曲的,判断是否鲜活的螃蟹的时候。可以稍稍用力将最细的部分掰直,若蟹爪快速回到弯曲的状态就表示大闸蟹是鲜活的。
如果实在不能判断是否是活的,可以将大闸蟹放在盆中,然后将捆绑着大闸蟹的绳子解开,动一动它,看是不是会活动。
在20°左右的室温中,大闸蟹可以用盆子常温放置,这种保存方式大闸蟹可以存活3-5天。
建议:大闸蟹放在盆子里面保存,需要定期喷洒一些水,保证环境湿度。
如果家里的大闸蟹太多,可以将其放进浴缸里保存,这种保存方式大闸蟹可以存活10天左右。
浴缸的墙壁非常光滑,将大闸蟹放在浴缸能保证大闸蟹不会越狱逃跑。
建议:在浴缸里面要放刚好没过螃蟹的水位,这样可以保证环境湿度,也可以放一些小鱼、小虾作为其食物。
如果家里面没有浴缸,可以将大闸蟹放进塑料桶里面保存,气温不高的话可以保存5天左右。
建议:将大闸蟹放在塑料桶里面的原理和浴缸是一样的,在保存的时候不要将盖子盖住了,以防大闸蟹缺氧死亡。
建议:每天检查一次,将活力减弱或者濒临死亡的大闸蟹拿出来吃掉。
1、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
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往往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胀、呕吐等。
2、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
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引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
3、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
伤风感冒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4、凡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蟹
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后易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5、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忌吃螃蟹
此类人吃了螃蟹后,特异蟹蛋白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肌体而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组织胺等,引起胃肠等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会引起荨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症等皮肤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为吃蟹可使病情恶化。
6、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食螃蟹
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
7、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故对孕妇不利。
8、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
因老年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应以品尝为主,不宜多食。而幼儿因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
9、婴幼儿不宜多食螃蟹
蟹黄和蟹膏含有大量的性激素,如食用较多可能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发生。
10、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吃 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质,大量食用后会促进胰液的分泌,诱发胰腺炎,尤其是合并胆结石者急性发作,胆结石、胰腺炎、肝炎活动期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同时蟹黄还富含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会加重肝炎患者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