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儒教一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国人文化催生的,道教以道家学说为主干,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遵道贵德。故有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是东汉张道陵天师创立的,距今1800余年,张道陵为道教的教祖,并供奉太上老君为道教的道祖,供奉黄帝为道教的始祖。张道陵天师把中国古代鬼神崇拜的观念基础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根据,并且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目前分为两派,即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的祖师是张道陵,而全真派的祖师是王重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后,收了七位嫡传弟子,即马丹阳、孙不二、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刘处玄、丘处机等七人。
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能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道教产生之初,即已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
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规、戒律当中。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吸收了道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吸收了儒、释二家的,故其内容愈来愈多,亦愈来愈复杂。其中对道教伦理观念影响十分显著的是儒家以忠孝为主轴的三纲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伦理准则,在社会上发生更大的影响。此外道教的劝善书,使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统化和更通俗化。
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道教有其哲学性的内容。道教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哲学。道教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中国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金丹术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外丹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他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药。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长生成仙,故历来道士莫不投入毕生心力加以炼制。虽然服食金丹最后并不能长生不老,但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却意外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随着外丹术的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炼养人体精、气、神的内丹术。内丹术继承综合了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对后来的气功 影响很大。
自道教创兴之时,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世的工具。而且随着魏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医药视为其追求和达到长生的必要辅助手段和必备知识。道教医学"道法自然"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道教医学家经过长期济世行医的医疗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且发明创新了各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道教医学养生功 法,如房中术、服食、辟榖等等。
道教文学艺术就是以宣传道教教义、神仙长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为题材的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可以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进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质。反过来,道教的神仙信仰也给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巨大的影响。在道经中,不仅有些道经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道教中的音乐、宫观建筑、神仙图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为内容的作品更是不可胜计,从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当然,道教文化的内容还不止上述六个方面,如果深入地加以探究起来,必将会发现道教文化的丰富及多彩。
道教的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在所有的玄门弟子初入道门皈依时,经师都会要求众弟子必须遵守三皈五戒,这里的三皈就是: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即道经师三宝。三皈五戒是道教的基本戒律,初入道者必须遵守。道,就是道教所追寻的最高信仰。经,就是倚靠道教的教义及典籍。师,就是要靠师的引导,需要正信。
道教的四大天师即:张道陵、葛玄、许逊和萨守坚等人。我们看过影视剧《天师钟馗》知道了道教有天师这个称谓,不过钟馗没有列入道教的四大天师之列,这四位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和萨守坚,是玉皇殿前的四位天神真人。张道陵是道教的创教者,正一派的祖天师。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号旌阳,喜欢神仙修炼之事,在做官任期斩蛟龙除水患,被奉为净明派的祖师。萨守坚,号全阳子又称萨真人。师从虚静天师、林灵素及王恃宸。他济贫拔苦,铲奸除害,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葛玄,字孝先,葛天师一生都在修炼道术,擅长辟谷之术,精通符咒,道教尊其为“葛仙公”。
道教的五等仙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道教是个多神崇拜的宗教,神仙众多,道教认为修道有道行的高低,神仙按照《钟吕传道集》的丹道修炼的高低可分为五等,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等仙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仙”,天仙是在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需要积德行善,功德圆满,受天书以返洞天,方能称之为天仙。
有一天黄昏,庄周梦见自已变成了蝴蝶。
他拍了拍翅膀,果然像是一只蝴蝶,快乐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已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大悟,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
那么,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成庄周?
庄周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
柳下季是孔子的朋友,他有个弟弟叫作盗跖。盗跖有部众九千人,横行天下!
孔子有一天对柳下季说:“做父母的要管教儿子,做哥哥的要管教弟弟,现在你弟弟做大盗,横行天下,你不能管管他吗?”
柳下季无奈的说:“有的人就是不听父兄的管教,那又有什么办法?”
孔子说:“那就让我去劝劝他吧!”
柳下季说:“我那弟弟个性强悍,如果你拂逆他,他就勃然大怒,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尝试吧!”
孔子不听劝告,还是带着子贡与颜回,一起上山去会大盗。
盗跖的部下报告:“将军,孔子到山上来了,想见见你!”
盗跖说:“你替我传话给他,不要再妄称文武、搬弄是非、迷惑天下君主。不要再假借孝悌,欺骗士人,侥幸得到封侯的富贵。他的罪孽深重,趁早下山还来得及!不然我就把他的心肝拿来当午餐吃了!“
部下出来对孔子说:“将军不想见你,你快走吧!”
孔子执意不肯:“对不起,烦再通报一下。我是柳下季的好朋友,素闻将军高义,特地前来拜访。”
盗跖于是接见孔子,说:“丘!有话快说吧!如果说得不合我意,你就休想活着下山。”
孔子于是说:“天下有三种美质,第一种:身材高大、美好无双。第二种:智慧包罗天下、能分辨万事万物的道理。第三种:勇敢果决、能聚集群众、率领兵卒。现在将军一身而兼有这三种美质,可是却做强盗,这不是太可惜了吗?将军如有意听我的浅见,我愿说服诸国,请他们为将军筑一座大城,尊将军为诸侯,不要再做大盗了。”
“哼!哈哈哈哈!”盗跖笑道:“一个人可以用利禄去引诱、规劝的都是一些凡夫俗子罢了。想用富贵来引诱我,我难道不知道,富贵只是过眼云烟呢?再说最大的城,没有比天下更大的了……尧舜拥有天下,他的子孙现在在哪里呢?汤武也曾经拥有天下,他的子孙现在又在哪里呢?天下的事情,有大利就有大害。现在我做大盗,杀人毕竟有限,如果我做了诸侯,而假借仁义来杀人,那就更是祸患无穷了。你今天所谈的道理,都是我抛弃不要的谬论,距离大道太远太远了。”
孔子听罢,羞愧难当,匆匆跑下山去。
孔子回答道:“我匆匆忙忙的去拔老虎的胡子,几乎被老虎吃掉啊!”
孔子行仁义,当然不是欺诈。但是,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仁义之名而行的呢?
山林中的野鸡求食不易,走十步子才找到一条虫。走一百步才找到一口水。但它仍不希望关在笼子里。因为,在笼子里虽然不愁吃喝,羽毛光亮,但精神上绝不比野外自由。懂得养生的人,不会因为追求物欲的享受,而付出自由的代价。
但在现实的社会里有几个人“头上便是青天”呢?
丽姬做新娘,嫁给晋献公的时候,伤心得把衣服都哭湿透了。后来,到了晋国的王宫,睡在柔软的床上,吃着四海的美味,才知道自已出嫁时,哭泣有多愚蠢。
人都怕死,但谁知道死了后会不会后悔为什么要生?这不正是和丽姬出嫁前后的情形一样吗?
颜回问蘧伯玉说:“有个人天性嗜杀,如果放纵了他,便会危害国家。如果去劝他向善,便会危害到自已。那个人通常只看到人家的过失,看不见自已的过失。对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对付这种人要善巧合顺,别激怒他。他像婴儿一样。他颠三倒四,你也装做颠三倒四一样。先使他觉得你和他是同类,慢慢再设法把他引导过来。” 颜回不解:“为什么要事先对他那么和顺呢?”
蘧伯玉说:“你没有看过螳螂吗?把它激怒了,它就举臂去挡住车轮,自以为力气很大。你夸大自已的才能去触犯他,那就和螳臂当车一样危险啊!”劝人向善,所用方法不当,常常会招致危机。用自已的长处去压倒别人,是危险的事啊!
从前有一个极喜爱马的人。他侍候他的马无微不至,他用竹编的筐去接马粪,用巨大的海蛤去装马尿。有一天,他去拍马背上的吸血苍蝇……马一受惊,便把养马的人踢死了。
你喜欢一个人,但那人不一定会了解你的爱。
鲁国有一个被砍去脚趾头的人,名叫叔山无趾。有一天,他用脚跟走路来见孔子。
孔子见到他说:“从前你不自爱,才被官府砍掉了脚趾头。今天就算你来见我也已经太晚了。”叔山无趾很气愤:“我的脚趾头虽然不见了,但我身上还有比脚趾头重要的东西啊,我来见你就是想保全那些更宝贵的东西呀!”
孔子马上醒悟:“真是对不起!请你进来指导指导我的门徒吧!
叔山无趾却不再说话,径自走了。
叔山无趾是有德之人,所以孔子对他再也不敢怠慢。那么形体的残缺,当然也就不能决定那个是为废人了。
子贡问孔子说:“老师为什么要游于四方接受礼教的束缚?”
孔子说:“要暂游方外也可以啊!”
子贡问:“有什么方法?”
孔子说:“鱼的生活,水才舒适。人的生活,道才舒适。鱼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忘记了自已在水里。人在自然,只要得道快乐自足、便忘了道的存在。
人心装满了各种知识,就被知识隔成一间间小房子,那就不自在了,所以要打通知识,超越知识。
子舆、子桑是好朋友。
有一次连下了几十天的雨,子舆带了钱包去看子桑。
子舆看见子桑在独自嗟叹:“父亲啊!母亲啊!天啊!人啊!……”
子舆问:“你怎么了?”
子桑说:“我病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谁使我这般穷困?是父母吗?是天地吗?父母对我没有私心,天地对我更没有私心,那么我的贫困,必然是命吧!”
人所无法选择的遭遇叫做命。你生下来是个王子?乞丐?这是人力无法决定的。人必须安命,以道为友。
桓公有一次在堂上读书,轮扁正在前堂做车轮。轮扁是桓公读得入迷的样子,好奇的问:“请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呢?”
桓公说:“我读的是圣人的经典。”
轮扁问:“那作书的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早死了!”
轮扁于是说:“那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桓公很生气:“你说什么?你讲个道理给我听,如果你胡说八道我就把你处死!”
轮扁说:“大王请息怒……”
“我是做车轮的人,就请让我用做车轮的事做比喻吧。”
“做车轮的时候,刀子下得快,就省力气,但车轮不圆,下刀慢则费力气,但车轮圆。做车轮最好的技术是,下刀不快不慢,得心应手!”
“但这不快不慢得心应手的功夫,我却不能传给我的儿子。所以我现在七十岁了,还在做车轮。”
“这样看来,古代圣人所得的大道不能传下来,不是很明显吗?所以你读的书,不是古人的糟粕吗?……”
工匠只能教你方圆矩规,不能把修习的造诣传给你。教拳剑的师父,只能把招式传给你,不能把他的功夫传给你。读书的人,常以为书本上的文字很可贵,其实言外之义才可贵,会背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便是这个道理。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