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教育目标有什么特点
1、经济性
EMBA大多数学员是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人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EMBA教育为他们系统学习管理知识、总结交流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提供平台,这对推动我国的企业改革,改善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使教育转化为生产力,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2、高层次性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对内要搞好经营管理,对外要理顺企业与政府、银行、行业内部等社会各界关系,在兼顾内外各方面利益的情况下,带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这样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国EMBA教育致力于培养企业管理者全面、综合的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情商、卓越的才能、广博的文化等。
3、国际性
拓展国际视野是我国EMBA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经济迅速向全球化方向迈进,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国家经济、民资经济正在越来越快地转向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日益扩大,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加深,跨国公司的不断渗透、企业国际业务不断扩展已成为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成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方面要能够解决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里所遇到的新问题,一方面要具备和提高经营现代化国际工商企业的运作能力。EMBA教育开拓学员的国际化视野,使其掌握国际规则,适应国际一体化是一种必然。
4、通才性
终生从事一门专业的时代己经过去。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分化又趋于高度综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竟争和职业的变动,都要求高级专门人才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多种能力素质,以加强对未来的适应性。EMBA教育旨在让学员适应各种社会形势和各种挑战,对每个行业、每种经济运作模式都能够适应并游刃有余。
EMBA教育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师资力量不足
好的EMBA教授永远都是稀缺的。因此引进和培养师资,将是所有商学院长期面临的挑战。这关系到商学院能否形成自身的特色和质量保障,也是提升整体实力和课程种类的关键。
目前解决师资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引进、内部培养和外聘。但是,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授资源稀缺给引进造成不小的难度,自主培养周期过长,而外聘则会丧失商学院自身的特色。
从清华、北大光华、人民大学来看,它们自有师资都超过70%,目前的压力不大。但是当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为满足新的需求而开设新课程时,师资压力同样存在。对于那些自有教授不足50%的商学院来说,挑战则更为严峻。短期的权宜之计只能是横向联合,各个院校之间互相支援。但是从长期来看,还要以引进和内部培养为主。
2、适应本土需求的课程开发
既能满足EMBA学员的需求,又能反映整个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课程,是目前商学院EMBA教育的一大压力。而且这一问题也与引进教授相关联。
过去商学院大多不太重视信息化和物流等课程,但是现在,它们已经与企业战略密不可分,一些IT系统甚至可以改变企业的流程和组织构架。这类新课程开发的压力将会逐渐增大。
课程调整也是商学院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许多EMBA学员经常抱怨课程千年不变,缺少新内容。商学院应该注重对本土企业和整个经济走势的研究,然后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传授给学生,让EMBA教育真正去解决中国企业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纯粹引进国外的案例和模式。开发符合中国企业需要的本土案例和教材,这将是商学院今后努力的重点。
3、控制生源质量
在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下,生源质量是商学院无法回避的问题。生源质量下降的苗头,主要体现在学员年龄和职务的下滑。国家批准开办EMBA教育的30所院校,其中10所允许招收300名,其余20所则为100名。当前的招生局面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些商学院不愁生源,有些则生源不足。
多数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生源质量的问题。有些商学院为了扩大招生规模,不得不降低录取标准。这种注重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目标的做法,不仅对商学院自身发展不利,也对EMBA整体发展产生负影响。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