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下丘脑控制的内分泌系统有相似的灵活性。在下丘脑探测到个体的血压过低时,它指导脑下的垂体释放一个抑制尿液生成的激素,即抗利尿激素,这种激素使肾脏重新吸收液体进入身体而不是将液体排到膀胱。不过,随着心理压力的持续,下丘脑将引导垂体帮助释放皮质醇。
因为它指导自主神经系统“战或逃”反应和应激激素的释放,因此,下丘脑看起来仅仅涉及负性的情绪。不过,下丘脑至少对于某些积极情绪也是重要的。下丘脑在性欲上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通过控制与性唤起和性高潮相联系的自主神经系统激活,另一方面引导脑下垂体帮助释放性激素进入血液。
情绪是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神经过程和内分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情绪反应来说,某些激素相比其他激素要更重要一些。情绪研究者对肾上腺激素和皮质醇特别感兴趣,它们在个体对压力的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到成人的抚养。在成人的生活中,情绪与人的基本适应行为有关,包括攻击行为、躲避行为、寻求舒适、帮助别人和生殖行为等等。总之,人通过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任务。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
情绪的组织作用是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得更加明显或确定。
绪一般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惧。
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达成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是指失去心爱的事物或理想、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是指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心境:也叫心情,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会给人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例如,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气愤时“怒目而视”。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现情绪的重要线索。例如,憎恨时“咬牙切齿”,紧张时“张口结舌”等,都是通过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某种情绪的 。
姿态表情可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 。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
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
情感的周期性使人能够产生以时间为周期性条件刺激物的情感条件反射,即形成以时间为诱因的情感动力定型,它可使大脑神经系统免除一些不必要或不重要的情感活动,减少大脑神经系统的能量耗费与功能耗费,还可保证大脑神经系统的情感活动不受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情感活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如果原有的情感周期性受到破坏,在新的情感周期性建立之前,人的情感活动的强度将会迅速增长,多余的或不重要的情感大量产生,情感与价值之间的误差大幅度提高,情感的准确性和效能性大大下降。而且情感的周期性与人的其他活动的周期性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情感周期性的破坏势必引起其他活动周期性的破坏,增加能量耗费,降低功能特性。
情感日周期是指人的情感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不同作息日程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日周期,一般人的情感在一天中的周期变化大致是:7点以前,情绪低潮;7至10点,情绪兴奋而且稳定;10至12点,情绪兴奋但不稳定;12至14点,情绪低潮;14至16点,情绪兴奋而且稳定;16至18点,情绪兴奋但不稳定;18至20点情绪低潮;20至22点,情绪兴奋而且稳定;22点以后,情绪低落。
情感周周期是指人的情感以7天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不同周工作规律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周周期,例如,对于工作任务繁重但家庭和睦轻松的人来说,星期一情绪低潮,星期二情绪兴奋但不稳定,星期三情绪兴奋但稳定,星期四情绪兴奋但不稳定,星期五情绪低潮,星期六情绪兴奋,星期日情绪稳定。
情感月周期是指人的情感以28天左右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情感月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情绪容易兴奋但不稳定;第二阶段,情绪容易兴奋而且稳定;第三阶段,情绪容易抑制但不稳定;第四阶段,情绪容易抑制而且稳定。女性的情感月周期一般与她在生理上的月经周期相吻合,具体表现为:月经期,精神不振,困倦嗜睡,性情急躁;排卵期前,情绪趋于稳定;排卵期,情绪容易兴奋;排卵期后,情绪又趋于稳定。情感月周期可能与人的生殖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
情感年周期是指人的情感以12个月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春天时,人的情绪容易兴奋但不稳定,心情躁动;夏季时,情绪容易兴奋而且稳定;秋季时,情绪容易抑制但不稳定;冬季时,情绪容易抑制而且稳定。情感年周期主要与气候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关。
情感寿命周期是指人的情感以其生命的全过程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它实际上是指情感发生的时序性,或者是指情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性。
1、充分认识到情绪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客观性
我们把情绪的周期变化看成一种正常现象,才能对情绪低潮期的来临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情绪低潮预警
当“预感”快要进入情绪低潮期时,有意识地避开可能会导致自己产生情绪问题的事情,避免不良情绪爆发或者增大。
3、科学合理地宣泄,不过分压抑
虽然我们可能意识到自己处于情绪低潮期,会用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但也无须刻意压抑情绪,我们可以采用比如跑步、唱歌、看电影等方式来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
4、制作情绪周期表
根据数月情绪的变化,画一张情绪周期表,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提供参考,提前防范,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