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使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
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期
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听诊心音消失;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瞳孔散大。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心源性猝死黄金抢救怎么做
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若机体发生心脏骤停,易导致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症状,一旦超过6分钟,可损害大脑机能,且难以恢复。多数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后的4-6分钟内,如果没有医生到场应抓紧这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做一些急救措施。
1、识别和启动急救
首先判断患者意识,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呼唤患者,看是否有反应。同时求助、呼叫120,寻求周围人帮助,拨打120,并让人帮忙找附近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患者无意识则要判断患者心跳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时用2~3根手指按压患者的颈动脉,若没有脉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30次
让患者仰卧在平实的硬质平面上,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
(1)按压位置: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2)按压手势:一只手掌压在另一手背上,双手交叉互扣。
(3)按压深度:成年人5-6厘米。
(4)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注意事项:若患者是老人,应避免用力过大,损坏骨头,甚至进一步危及内脏
3、人工呼吸2次
一只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注意嘴角与耳垂线与地面垂直。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等)。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
注意事项:吹气的量,只需按照平时呼吸的量即可;每次吹气,持续大约1秒;吹气时,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
4、持续重复第二步 第三步
30次胸外按压 2次人工呼吸。若出现以下情况,可停止抢救:
(1)CPR生效
患者恢复了心跳、自主呼吸与脉搏搏动,患者有反应或呻吟。
(2)CPR无效
持续超过30分钟的CPR 后,患者的呼吸与脉动都是没有恢复正常,患者瞳孔散大固定。
(3)找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专业的医护施救人员赶到。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1、定期体检。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心脏性猝死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