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是擀面皮、面皮、米皮、酿皮的统称。因原料、制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热米(面)皮、擀面皮、烙面皮、酿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种口味。
米皮,是利用米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的蒸制加工,做成的一种美食。显著特点是“筋、软(方言读作rang)、薄、细”。
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歧山擀面皮则是先擀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凉皮稍宽的条状,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样,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
擀面皮:手擀面一样的宽度,比手擀面薄一倍
凉皮:1.5--2cm的宽度,比擀面皮薄一倍
米皮:0.5cm的宽度,差不多0.5或者更薄一点
擀面皮:劲道,蒸过的擀面皮嚼多了会感觉很香,一般年轻人吃的比较多,因为比其他的种类要硬一点,个人更喜欢擀面皮。
凉皮:滑溜酸爽,有点东北拉皮的味道,很软,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米皮:软糯甜香,有米的甜甜的味道,软软的,适合老人和孩子吃。
三种的精髓都在于辣椒油,油温和辣椒调料的量都是要掌握的。
擀面皮:辣椒油,盐水,味精水,一点点的醋(也可不放,因为本身发酵过就有一点酸酸的)因为擀面皮本来就会香不用放其它东西就可以。
凉皮:辣椒油,盐水,味精水,醋,姜蒜水,芝麻酱,爽滑的凉皮配上酸溜溜的醋,窜窜的蒜香,芝麻酱的浓香,很开胃。
米皮:配料和凉皮一样,因为米的缘故味道上略甜一点。
调料及用量:陕西线辣椒 500克、八角 170克、花椒 220克、姜片 150克、良姜 50克、甘草 100克、毕卜 50克、桂枝 100克、桂皮 100克、白胡椒 100克、茴香 50克、肉蔻 80克、白扣 50克、丁香 25克 、食盐和芝麻适量。
1、将以上香料配好磨碎,另将陕西红辣椒磨碎(第一个关键点:不要磨洗的太细,成面面哦),将两者和到一起。
2、取菜籽油若干(油一定不要少放,一般都要没过辣椒好多),加热到冒大烟,关火,冷却一下,无烟了直接泼到辣椒上(第二个关键点:油要分成几次泼入辣子罐,每次都要搅动均匀以免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还是生的)。
3、第三个关键点:激香。倒完油后搅动辣子到不冒泡时,倒入岐山用玉米、麦子、高粱等酿制的粮食醋数滴,马上搅动辣子,可见辣子再次沸腾冒泡,一股香气腾起。激香的辣子色泽鲜红油亮,闻之散发出浓浓略微带点酸味醇香的气味。
4、第四个关键点:润色。激香后再等辣子不冒泡的时候,在辣子中加入少量的白糖(也有加蜂蜜的),搅拌均匀,使白糖充分利用辣子的余热溶解于油泼辣子中。
润色后的油泼辣子颜色方面显得红润厚重,辣子油显得较为粘稠(比起一般不加白糖的油泼辣子那清汤寡水的外观强太多啦)。
此时的油泼辣子因为白糖的缘故增加了一个新特性,比如调面条、面皮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的辣子油都粘在面条上,使面条颜色诱人,而碗边粘的辣子并不多,充分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决不浪费的陕西西府的纯朴民风。
“熬醋”既是秘诀,也是一门手艺
1、岐山醋或农家醋10斤,倒入铝锅、不透钢桶内,加水2斤烧开,转入小火。
2、将1斤生姜切片,1斤大蒜剥皮,倒入烧开的桶中。
3、八角1斤,小香2斤,花椒1斤,桂皮1斤,草果1斤,白扣3两,白芷3两,良姜3两,香叶3两,砂仁2两,香砂2两,每10斤醋用混好的调料半斤。
4、配好的调料半斤,辣角抓一把,同时倒入醋锅。
5、再加入天津甜面酱两袋,白糖2两,小火熬制1个小时,熬好后放置第二天再过滤出调料,然后就可以使用啦。
特点: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如今是西府宝鸡的重要名吃。正宗擀面皮是不放菜的哦~岐山地区八亩沟擀面皮多是如此~
特点:蒸面皮和擀面皮不同在于三点:一是面皮制法,二是调味品用的蒜水而不是盐水,三是面筋不同,蒸面皮的面筋更像海绵状的冻豆腐,这是洗面手法不同造成的。
特点:烙面皮相比蒸面皮和擀面皮更易保存,色泽通透,软硬适中,聪明的巧妇会刻意烙出一点焦香,以提高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