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是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不过,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所谓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风俗因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据《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后,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人类的繁衍。这天,已经憋闷了整整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集体在水边举行仪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会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两个氏族之间也往往借上巳节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对歌、跳舞的活动,沟通彼此的感情。后来,上巳节演变成郊外踏青游春,水边宴饮赏春的节日。
由于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习俗便延续到清明节后。你想,谁不喜欢醉身于自然去漫赏无边的春色呢?所以,清明踏青寻春便成为历代文人下笔的题材。
实际上,清明踏青的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二、 清明节踏青注意事项
1、小心防滑
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处的路面都会很湿,所以一定要注意山间小路,谨防摔倒,尽量不要踩泥泞的路段,如果路面太滑,最好备好拐杖。
2、踏青最好穿运动鞋
毕竟是户外踏青,所以尽量穿运动鞋为佳,不要穿皮鞋,也不要穿凉鞋,这是动动常识。
3、注意荒草丛中的蛇鼠蚁
一定要小心荒草丛,尽量不要去踩那些草丛堆,以免被蛇鼠蚁咬伤,仔细观察脚下的路面,哪里好走走哪里。
4、注意花粉过敏
有些朋友由于自身皮肤的问题,闻不了花香,但是户外到处都是花开,到处都是花粉,所以一定要注意载上口罩做防护,并且保护好自己的皮肤。
5、注意做好防晒
晴明节期间也可能会是晴天为主,太阳非常的猛烈,所以一定要载帽子,或遮阳伞,做好防晒的措施,避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6、踏青需要结伴同行
户外踏青应该结伴同行,不要单独一个人出去踏青,多一个人多一个照应,不要进入禁区,不要去危险的地方踏青。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