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是感冒的罪魁祸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贻害无穷,为许多疾病理下了伏笔。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持人体健康,就得从排寒扶阳入手,寒气是万病的根子。只要分析这些疾病的症状,就能找到寒气的影子;祛除寒气,就能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那么,寒气重怎么调理呢?Maigoo小编为您带来人体不同部位排寒方式大揭秘。
寒气乃七气之一(见《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寒气是感冒的真正罪魁祸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贻害无穷,为许多疾病理下了伏笔。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持人体健康,就得从排寒扶阳入手,寒气是万病的根子。
外寒由于外界的气温降低,人体感受寒邪而引起;常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疼痛、咳喘等症状;应多喝姜糖水、多泡脚、多运动来调理。
内寒由人体内部器官生理调节功能衰退而引起;常见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畏寒喜暖、苔白滑润等症状;应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少吹空调,多喝姜茶,适当运动来调理。
病因阳气不足或为外寒所伤,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则运化失司。
症状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包括脉迟缓、恶寒、心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
调理 maigoo小编建议多泡热水脚,用盐水漱口,生吃大葱,每天冷水洗脸。
病因饮食以及作息非常的不好,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时不注意保暖,贪吃凉食。
症状经常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腿部关节冷、浑身无力等情况。
调理多吃点清淡、温和食物;不要熬夜,每天要运动,提高体内代谢和排毒的能力。
病因早产、流产导致;或长期居处寒凉之处、经期吹空调,贪食寒凉食品等后天病因。
症状发胖、月经异常、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下腹寒冷,有时作痛等。
调理快步走,最好是在卵石路上行走;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等;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
病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引起。
症状天气变冷时伴有胃痛、呕吐,得温后症状减轻;或脸色发黄,四肢乏力等。
调理多吃酸奶、奶酪等补充益生菌;常吃蔬菜水果清肠道;放慢吃饭速度,促进消化的主要动力;每顿七八分饱,饭后休息片刻。
症状可出现不孕、胎死腹中、腹痛、痛经、带下量多色白、小产等。
调理以肚脐为中点向左右两侧推抚数次,再在后腰部用手掌来回推抚;借刮痧板的力量来辅助按摩,疏通血脉;注意腹部保暖,平常不要穿低腰裤、露脐装等。
症状畏寒、怕冷、遇冷空气更易感冒,咳出之痰色白清稀,舌淡白或紫暗,苔白滑等。
调理少吃寒凉食物,多吃健脾胃功能的食物;避免去人多以及空气流通较差的地方;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食疗玉米须橘皮水、蒸大蒜水、薄荷牛蒡子粥、芥菜姜汤、姜蛋汤。
病因多由于年幼发育未全,或年老体弱、久病失调、脏腑传变、致命门火衰而膀胱失去温煦所起。
症状小便频数、清长或不尽、尿有余沥、遗尿或小便点滴不爽、排出无力、舌润苔薄、脉沉细。
调理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生冷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多饮温热水;可按摩秩边、关元、肾俞、三焦穴。
病因郁怒忧思、食用寒凉食物、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过度减肥等引起。
症状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形;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后背怕冷;身材不胖,但有小肚腩或啤酒肚等。
食疗maigoo小编推荐茴香狗肉汤、生姜粥、肚丝汤、茴香菜包子、干姜蜂蜜糯米饮、姜汁牛乳饮。
症状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腹胀、怕冷、以及消瘦等症状;女性患者伴有痛经。
调理Maigoo小编建议以化瘀养肝蜜、黑豆川芎粥食疗,或以中药调理。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久病、劳累之后,年老体弱引起心、肺、脾、肾功能损伤造成。
症状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等。
调理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多锻炼多运动;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
①怕冷,手脚冰凉;②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③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④面色暗淡,无血色;⑤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等。
①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②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③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④皮肤干燥易干裂;⑤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等。
①尿频尿液不易排出;②下半身水肿严重;③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④起床时手脚发麻;⑤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等。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可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
②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因而可出现多种疼痛症状。
③寒性收引,指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甚则挛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
①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尤其容易损伤脾胃、肾的阳气。
②湿邪致病,容易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
③湿邪为病,多侵袭人体下半身的部位。
④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大便粘腻,出汗粘腻等,且病程缠绵,易阻滞气机。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属于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的病症,主要是指整个机体受到寒邪入侵,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畏寒怕冷,面色苍白,手脚冰冷,喜热怕冷,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
在西医学上面是指子宫温煦不足,热量不够的意思。宫寒的女性会出现下腹坠胀,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可以导致不孕。
①保证充足睡眠及休息,可选用不同材料的药材制成中药枕,使头颈部舒适保暖。
②勤晒太阳,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
③适当运动,可刺激肌肉、加快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
④服用不同成分的药茶提高御寒能力,如热牛奶、肉桂茶等热饮料。
⑤每日足浴,有利于促进足部60多个穴位、起始足部6条经络的气血运行。
生姜、香薷、荜澄茄、羌活、苍耳子、附子、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