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诊所怎么装修设计
1、中式建筑元素
中医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很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因此中医诊所装修应该融入我们中国的建筑元素,以彰显中医门诊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色。
2、浓郁医药氛围
在选择门诊落地点时要注意周边的环境,诊所建筑布局、外观、色彩等因素协调统一,着重体现中医药的历史、理念和知识等,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给人专业、严谨的印象,进而让人产生信赖感。
3、传递诊所文化
可以通过软装来进行营造医院的氛围,弘扬传统、传播理念、崇尚医德、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彰显特色的作用。墙面的宣传栏能让到院者了解医院的大致情况和中医的基本知识,同时能树立和传递医院的文化。
4、完善配套设施
中医诊所休息区的配套设施要十分完善,实用性和舒适度要满足医患的生理心理需求,以起到调节医患情绪的作用。
5、科学合理配色
其一,可以根据楼层不同、科室不同,在每层的色彩运用上,通过色彩加以区分。
其二,各种配色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或平淡、或突出、或古典、或清新。门诊统一规划配色,以柔和或淡雅的色彩为主,竭力营造一个自然、亲和、温馨的医疗环境,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可以舒缓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6、传统现代融合
中医门诊装修设计时,不仅要保持传统的中医医学环境营造,还要体现现代化气息,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传统与现代的设计风格相结合,有别具一格的美,让人眼前一亮。
二、中医馆中医诊所装修指南
(一)医馆内外环境装修
1、整体风格: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可适当采用中国风营造一种舒适安宁的感觉。以古朴优雅不失时尚之调,创造视觉、心境上的最佳享受,进而为刺激消费,挽留客户增添助力。
2、围绕中国古典风格,除了环境装修,也要在员工服装、宣传单、服务项目名称等诸多方面加以配合,充分烘托醇厚的中国风情。
3、可借助历代名医大家的语录、画像及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等做成精美挂画、展板,包装科室、走廊墙壁。或利用中药材的诗意文字等构建宣传对联,传达中医文化,并随风潜入夜地濡染客户。
4、中医相关对联如:
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
东南西北,勤恳为医世上人。
仙药灵方,橘井飘香芳古邑;
神医妙术,杏林焕彩耀新安。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霍香木香。
悬壶济世,奉献爱心,妙手扫开千里雾;
救死扶伤,广施仁术,银针点破满天云。
……
匾额如:悬壶济世、杏林春暖、耕心草堂、医心一意、博施济泉、醍醐济世、医略存真、 博济为怀、勉善成荣、四圣心源……
5、在色调选择上,内部环境可借鉴如下色系(参考):
接待区用暖色色调,可用红色、黄色、橙色,代表希望、温暖、热情和亲切。也可用混合类色调,可用棕色、金黄色,代表温暖、热情。
工作区用冷色色调,可用蓝色、绿色、紫罗兰色,代表雅致、洁净。
6、外部环境上,总体追求特色鲜明,并体现出养生,健康的元素,以热烈、明快、醒目的氛围吸引消费者进店。
7、除了色彩运用,妙用灯光也能带来神奇的效果,或温馨、或惬意、或清冷、或明快、或轻松等等。总之要根据不同场所,使用不同的照明效果。达到舒适放松客户心理;突出产品,增强陈列效果;或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效率等作用。
8、根据中医馆设置标准要求,地面装修应使用防滑、防噪音材料;墙面装修应使用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要在特色装修基础上,更加保障医馆洁净、明亮、清爽、温馨的怡人氛围。
9、最后,想增加一点与装修无关的。多位中医大家表示,音乐可以调理脏器。因为,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分属金木水土火,而古代音乐商、角、羽、徵、宫也正好对应金木水土火。
所以可以在医馆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如《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紫竹调》等,使顾客感到放松,舒适。再点上植物精油就更好了,整个馆内都弥漫着一股醉人的花草香气。
(二)科室设置与布局
1、如同居家,房间要南北通透,采光良好,面宽与进深比例要协调。无论是卫生间,还是各科室最好不要有暗光死角。那样不光自己不舒服,患者也不舒服。
2、根据标准,中医馆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最好不要少于200平方米。科室设置不要少于3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和中医“治未病”室要有的。
3、各诊室要相对独立,但不要分散,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米。另外,中药房不少于30平米,煎药室不少于10平米。
4、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脉枕、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凳、针灸器具、火罐、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等5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当然,每家中医馆并非全要如此,还得根据自身量身定制。
5、中药房应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最好保障远离各污染源,及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清洁等设施。
6、最好跟上时代,链接“互联网 ”,搭建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微信预约、挂号、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升级医馆服务能力,减轻医师负担、方便患者就医、改善经营业绩。
7、为安全需要,基础设施如包括消防等,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