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的起源,无法从道教经典所描述的内容去寻找答案。早期的道教书籍说的是老子,如《太平经》卷八《老子传授经戒仪注诀》中记载“为关令尹喜说五千文”,于是有了道教。但是由于老子是史书上有所记载的人物,把他作为宗教的创建者,让他带有神话色彩,成为超越常人的角色,未免有勉为其难的困窘,因此,当后来的道教经籍将老子说成轩辕、帝喾、大禹的老师时,明显与史书对不上号,令人怀疑。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道教书籍开始编造“子虚乌有”的人物作为道教的创始人,有的说由元始天尊开创的,在没有日月星辰、没有宇宙的时候,就有了这位元始天尊,后来又有了太元玉女,又叫太元圣母,他们配成对生下扶桑大帝东王公、太真西王母,然后又生下天、地、人三皇,三皇传下天文,便是道教经典;有的书还编制出谱系。发展到后来,在与佛教的斗争过程中,道教起源更是混乱一片,佛教编排出一个神话,说老子是释迦牟尼身边弟子摩诃迦叶的化身,以示道教从佛教中来。
总的来说,这些都是道教书籍适应外在需要的创造,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真相,宗教的这些创造目的无非是神化宗教,抬高自己的身份,迎合社会心理,以求人们更加虔诚地顶礼膜拜、信奉它。
道教的起源非常复杂,由于它是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信仰,因此,考究它的源流,还是要回到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会文化,即与当时的宇宙观念、崇拜对象和仪式有关。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1、传授:传授是修行人得道成仙的必经之路,因此,传授之事极为重要,不能乱传授,在这一方面,道教坚持宁缺毋滥的态度,严格要求徒弟的道德品质。在传授之时也要有虔诚的求道之心。这便是传授。
2、惩恶扬善:修道者的修行有一门必修课,那就是行善积德,积德也是接近大道的一种方法。因此,道士要修身养性,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忤逆神仙,为自己积德。
3、斋戒:修行者若想得道成仙,就要达到致虚守静的境界,而达到这一境界的唯一方法就是克制欲望,要想克制欲望,就要守持戒律,使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扰。这便是斋戒。
4、诵持:自古以来,修道的人士有很多,他们把自己修道的心得和对道的理解记录下来,以经书的形式流传至今,这是前人的经验,可以加强自己对道的体悟。
1、按学理划分
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符咒派、丹鼎派/丹道派(金丹派)、占验派(数术派/术数派),五大主要类别。
2、按地区划分
按地区分有青城派、茅山派、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1、宫观礼仪
道教宫观的道士必须住庙,宫观内必须保持良好道仪风范,不得混同于俗。道士互相之间一般称道友、道长等,对年老道士一般称某爷。道人宿舍中须清洁素雅,不得华饰,但要整齐,道人不得裸身而卧,不得在卧室内荤酒、神侃。
2、穿戴礼仪
服饰是道教宗教形态上的一个突出标志,人们可以从服饰上清楚地辨认出道教徒。道士在庙都必须头上戴巾,身穿便服、白袜、布鞋。道人服饰,古有“羽服”、“羽衣”之称。道教服饰最早的统一定制是从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开始的。
3、迎接礼仪
道俗相逢或者道侣相逢时,需行作揖礼或拱手礼。拱手礼即抱拳拱手。两手相抱,举胸前,立而不俯,可以口里说:“无量观”或者“善哉、善哉”,也可以说:“道祖慈悲”。“无量观”是对人无限祝福的意思。相遇他人,一手持物时,则伸出一手,食指内屈为礼。
4、言语礼仪
在法堂和宴会上是,不高声言语,不大声咳嗽。语言精简,不得多言,不得与师辈争话,不言人过失。不闲言非语。不言为媒保事。质疑询道当礼拜致敬。不必礼拜。不与人说符咒幻术及一切旁门小术。道教称以上这些为“净口”。
5、科斋礼仪
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
6、吃住礼仪
道众吃饭时必须先供奉祖师。
腊月二十八日客堂备席,请果茶执事团年,道众吃、“混元菜”。年三十下午于山门外设香案,供本宫前羽后化各派灵位牌,监院、高功、经事去大厨房“接灶”,做祝寿科仪,接着便是接喜神,抢喜钱。
初一至初五日;这五天中午皆吃“混元菜”。现在一般宫观,吃饭另行“过小堂”仪。很少举行“过大堂”礼仪。
7、道教禁忌
三不言: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
三不问:不问寿,不问俗事,不问籍贯
三不起:吃斋、诵经和打坐时,他人不得打扰。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叫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先生: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亦可称“住持”。方丈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三乘集要》记载:“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
道长: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道士证,是指正一派传度或全真派冠巾后,再经国家宗教部和中国道教协会认定和备案后,核发的“教职人员证”。在网络上不少售卖假证的,现实中也有人拿着假的道士证进行招摇撞骗,大家要擦亮眼睛,道士证的证书编号在宗教网站上是可以查询的,有些假道士你问他三清四御是谁都不知道。目前道士证都统一更换为了道教教职人员证。
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盖基于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家是一种哲学流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教脱胎于道家。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