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塔钟发展历史
自一三五零年,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塔钟是远在意大利的丹蒂制造打点式,日差为一五~三零分钟,当时指示机构只有时针;到了公元一五零零~一五一零年,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室外钟,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大约在一五八二年前后;一六五七年,荷兰的狄更斯创立了摆钟他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
一六六零年发明游丝,发明人是英国的胡克,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一六七三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一六七五年,简便摆锤式挂钟由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
一六九五年,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英国的汤姆平);一七一五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一七六五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一七二八~一七五九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船钟;一七七五~一七八零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十八到十九世纪,上海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塔钟制造业,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如我们常常看到街上的钟等。
建筑塔钟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随着科技发展,钟塔楼钟、led照明塔钟、石英塔钟、电子塔钟、机械塔钟、建筑塔钟、建筑用塔钟、欧式塔钟、学校塔钟、教堂塔钟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零.五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石英大面钟,使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专用系列机芯,具有输出力矩大、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二、 建筑大钟的由来简介
在建筑大钟发展的早期,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加上技术的限制,钟楼大钟只有一支时针。到了18世纪中期,钟楼大钟开始配备分针,在格雷厄姆擒纵机构及内部机芯结构改进等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钟的走时越发稳定、准确。
尽管目前世界各地的钟楼钟表所继承的技术特点和建造风格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钟楼大钟在18世纪基本定型,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世界上经典的钟楼大钟基本上延续了相同的结构,直至今日,但遗憾的是,在风雨飘摇的20世纪前半叶,许多钟楼大钟遭受毁灭性打击和摧毁。
现在世界各地走时准确的大钟,大部分都是由电动装置驱动的机电塔钟。它们直接由gps卫星校准时间,根据设置全自动运行。
最初的国外钟楼时钟,就是为了让公众知道时间的,所以通常安放在教堂一类的公共建筑上,方便过往行人确认时间。当时钟楼大钟的养护成本非常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建一座钟楼是非常奢侈的事。通常一个教堂或当地政府想建钟楼时,会对此单独设立一项税种,以增税的方式筹得资金;有时当地的富商也会捐钱建钟楼。
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促进了钟楼在世界各地的普及。许多钟楼大钟如今已脱离了计时工具的范围而成为地标性建筑。一些古老的钟楼它们过去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见证历史,今天通过改造后,它们依然风采熠熠,散发着新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