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有多少公里
马拉松是有氧耐力极限运动,距离42.195公里。
跑马拉松的好处
1、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跑马拉松是一个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需要强有力的心血管协调各器官和系统来完成跑步过程,这个强化的过程经过日积月累,无疑是增强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肌肉、骨骼的支撑运动,促进身体循环和排毒,达到减脂的效果。
2、强化生物钟,减少身体的负担
只要是经常跑马拉松的,作息时间规律是一个基本生活状态,或晨或夜跑,跑步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这个规律的作息,就要放弃许多肆意的妄为,如熬夜、酗酒等的放纵,一个人生活规律了,身体调整也就规律了,负担也就小了。
3、塑造健康身体的同时,培养坚强的毅力
不仅马拉松比赛时间较长,平时的跑步训练也相当耗时,但这是培养思想和精神上的毅力,滴水穿石,聚沙成塔,不放弃的理念会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4、释放压力,心情愉悦
跑步过程中骨骼肌有节律的收缩有利于心理放松,舒缓情绪,释放压力。从心理方面,通过跑步可以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运动中,让自己聆听心跳的节奏、使身心更为专注和放松,是非常好的主动放松方式。
跑马拉松的坏处
许多跑友难免存在跑姿和训练节奏上的缺陷和不足,伤病和健康都是积累起来的,如果跑姿不正确或训练方法有缺陷,强化的过程中会有伤病困扰的风险,不可不重视。
跑马拉松需要训练多久
首先要看你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情况来看。要看你是专业还是业余来制定你的训练量。专业的话一天可是至少要跑2-3个马拉松的路程哦,一般1-2个月可以参加比较小型的比赛,积累经验。业余的话最好每天有5000-10000的慢跑量一般坚持锻炼3-6个月,可以保证你的马拉松能跑下来。
跑马拉松的技巧
1、适应跑步:想要跑完马拉松的全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就是逐渐的适应跑步。虽然跑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体育运动,但有的人只能够跑1公里,而有的人能够跑10公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果是马拉松新人的话,最开始需要做的就是逐渐适应跑步。
2、增强肌肉:或许有人会以为,跑马拉松与肌肉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拥有丰富的肌肉做支撑,能够在长距离奔跑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抽筋的状况。试想一下,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肌肉抽筋的状况,不要说比赛的成绩,即便是跑完全程都是未知数。
3、匀速慢跑:马拉松与百米短跑不同的是,马拉松需要的是持久性、耐力,比赛最终的结果与爆发力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40公里的赛程,并不是短时间的爆发力就能够解决的。对于马拉松来说,匀速慢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能够尽可能的减轻劳累感,还能够让身体适应这一速度。
4、设定目标:马拉松全程40余公里,想必多数人听到赛程之后就会被其吓到。如果心有畏惧,怎么能够坚持跑完全程呢?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把马拉松的赛程设置成若干个小目标,每个目标可以是10公里、5公里,甚至将目标设定为树、建筑物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完成小目标时,会给自己巨大的鼓舞。
跑马拉松的姿势
1、脚的落地方式
虽然很多人建议脚后跟先着地,但其实还是脚中部最为稳妥的,这样能够减少震动,很好的缓解小腿肌肉的压力。
2、步子大小
跑马拉松的时候,步子的大小也是有讲究的,有人说步子大跑得快,可是却会很容易伤害到自己的足腱。
3、呼吸方面
跑马拉松的时候,是不是要不停的深呼吸?只需要保持有规则的且深度的呼吸就好了,切不可急促。
4、身体方面
跑马拉松的时候,身体的协调是很重要的,腿部要有自然的弯曲、缓冲,四肢要配合得当切勿过于着急,以防止身体协调不好导致受伤。
跑马拉松注意事项
1、赛前不建议空腹
很多人在比赛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选择不吃东西空腹直接去参加比赛。这样的参赛者,恐怕你跑步到30分钟,身体就已经开始虚脱了。
2、赛前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要知道跑步的过程中,身体处于高代谢和消化运转的阶段,赛前吃刺激性的食物,会让你的肠胃大受刺激,让你觉得反胃或者是发生不良的反应,不利于你完成比赛!
3、赛前后一定做好充足的热身准备
很多人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出现腿部抽筋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跑步前没有热身,从而导致自己在比赛的时候抽筋。
4、赛前的1-2天不要熬夜
有的人在比赛前的一天都会兴奋到睡不着,这会影响比赛的发挥。如果你比赛前还熬夜的话,第二天你就会带着疲惫的身躯去跑步了,不利于你正常发挥之外,还容易受伤。
跑马拉松需要准备什么
1、 赛前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比赛不要穿新的运动鞋,运动服要合身透气。
3、 准备一些能量胶和盐丸,根据自身情况科学补给,做好预防。
4、 太阳太大得用防晒霜。
5、 赛前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品(油炸)。
6、 提前补充一些能量(比如多吃点糖)和水分。
7、 跑前要充分地预热,减少跑步中受伤的概率。
8、 心理辅导很重要,切记运动的根本是快乐和健康,不可过于追求成绩。
9、 熟悉了解主办方各项规则和细节,最好事先体验一下场地,弄清线路和路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