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中药材,是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可用于湿疹、体癣等皮肤病、风湿关节炎等湿热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鲜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白鲜皮又叫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北鲜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等。
白鲜皮,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简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有纵皱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在日光或灯光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气膻,味微苦。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白鲜皮分布区域: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白鲜皮道地产区: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
湿热疮毒,湿疹,疥癣:白鲜皮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湿热黄疸,风湿热痹:白鲜皮善清热燥湿。
西医诊为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湿疹、手足癣、体癣、疥疮属于湿毒内蕴者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属于肝胆湿热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风湿热痹阻者。详细>>
白鲜皮有毒吗?白鲜皮无毒。但大剂量白鲜皮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使心率增加,血压增高等。
白鲜皮寒性,买购网编辑提醒,脾胃虚寒者慎用。白鲜皮不宜与肾上腺素类药物、催产素一起使用,因为白鲜皮可增强肾上腺素类药物的作用和减弱催产素的作用,使得肾上腺素类药物和催产素的使用剂量难以估计。
《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内服: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白鲜皮主要用于因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可用白鲜皮配地肤子、蛇床子等煎水洗患处。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等,配银花藤、威灵仙等水煎服。Maigoo小编提醒,用药最好遵医嘱。
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白鲜皮、苦参各90克,为水丸。每服6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并可单用白鲜皮适量,煎汤,外洗。每日1~2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手搓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急性肝炎:白鲜皮9克,茵陈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后风虚:白鲜皮、独活各90克。为粗末,酒水各二盏,煎取二盏。分三服。或单用白鲜皮。(《卫生易简方》)
外伤出血:白鲜皮研细末,外敷。(《宁夏中草药手册》)
《神农本草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白鲜皮生于土坡灌木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喜温暖湿润,耐寒,怕旱,怕涝,怕强光照。
块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期。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色淡黄、芽眼多、健壮无病虫伤疤、横径约1.4-1.6cm、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
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稍晾干,随即栽种。条栽或穴栽,以条栽为好。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沟深6-7cm,块茎交互栽种2行。芽头向上,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出苗。边种边覆土,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900-11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