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导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大家都来参加这个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在三月最后一个周六20:30-21:30。“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展开,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
地球一小时活动意义是推动电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所以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当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人类健康繁荣的未来也将受到威胁。让我们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地球发声。全球多地以熄灯等方式参与“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共同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
环保意识觉醒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地球一小时”不只是一个熄灯仪式。在中国,该活动也是对国家2010年前实现节能减排20%的能效目标提供最大的支持,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地球一小时"更是一个节能理念,不论是在工作地点或居家用电,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支持,时时提醒自己,关掉不必要的电灯,拔掉不需要的电源。
2009年
2009年3月28日,如果有人这天站在地球外面看地球,他一定会看到一个壮观而奇妙的景象。大约在地球昏线偏夜的方向两个半时区的地方,在整整24个小时之内,都将会比往日黑暗许多。这是因为,一场全球接力的熄灯秀正在上演,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最早进入3月28日20:30的斐济和惠灵顿开始,全球24个时区依次熄灯一个小时。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晚上20点,从悉尼到南非、欧洲和北美,38个国家的数百座城市加入其中,参与人数达到5000多万。2008年12月15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正式启动。2009年3月28日的第三届“地球一小时”活动,WWF曾经的期望是能有10亿的人参加。开灯关灯本是很简单平常的动作,但是能够让10亿的人同时关灯,并培养出一种熄灯精神,这是很多标语口号都做不到的。一个好的活动策划,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集体游戏,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心的参与,那就成功了。
2007年
“地球一小时”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创意。2007年,WWF澳大利亚区的负责人GregBourne在电视中向人们激动地描述这个振奋人心的创意——“人们需要通过行动来表明,他们期待改变,政府才会采取行动。”悉尼市率先响应号召,当地数万户商家和200多万居民3月31日21:30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湾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来让“地球休息一小时”。这就是第一届“地球一小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