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期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那么如今丽江市还有哪些传统文化?下面本文的maigoo编辑为大家盘点了丽江的传统习俗文化大全,和大家一起了解丽江方言、丽江饮食文化、丽江节日习俗、丽江嫁娶、生活禁忌、丽江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丽江独特的文化。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因此丽江方言包含了汉语、纳西语、彝语、傈僳语、白语、普米语、傣语等方言。其中纳西语和汉语是丽江市主体语言。其中纳西语还划分为东部、西部方言。两者在词汇上差异比较显著,方言之间存在大量的非同源词。 丽江方言俗语:簇瞌睡—想睡觉、弯酸—不直截了当、撇妥—爽快、这稍—这时候、翠些—现在、三不打失—偶尔、罗寡—稍微。
丽江地区的饮食因地域而异。居住在永胜、华坪坝区、河谷区以大米为主食、兼食小麦、玉米等其它食物。山区、半山区及丽江、宁蒗两县主粮以小麦、玉米、大米为主,还有大麦、青稞、燕麦养子、洋芋等杂粮。农家普遍有菜园,种有各种蔬菜,除自给外还上市出售。肉食以猪、牛、羊、驴、鸡、鸭、鱼等畜禽肉及水产品为主。菜肴烹调爱酸辣,也爱甜食,喜好烟、酒、茶。食材多以野生山珍、家禽为主。 丽江名吃:腊排骨火锅,吹猪肝,纳西火锅,纳西三叠水,东巴烤鱼,纳西烤肉,丽江坨坨肉,黑山羊火锅,腌酸鱼,水性杨花等。【了解详情】
丽江市由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都各具特色,但各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还是以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为主,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各地区在这些重大节日中却又保留着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如摩梭人的转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纳西族的北岳庙会、龙王庙会;彝族的过年节、二月八、三月三;白族的火把节、尝新节;傣族的泼水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等。
丽江的婚嫁习俗丰富多样,由于丽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所以丽江市的婚嫁习俗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之间具有不同的结婚习俗。如苗族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与其它民族不通婚;纳西族一般20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结婚一般要经过定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摩梭人的婚姻家庭仍保存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为人类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最后领地,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
《黑白战争》是纳西族最重要的东巴经典之一,已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现古代纳西部落为争夺日月星辰而展开的浩大而频繁的战争场面,歌颂了格拉茨姆和董若瓦璐一对青年男女的生死恋情,阐述了宇宙的起源、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诞生、万物的繁衍、万象观、人生观、善恶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黑白战争》是纳西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14年11月,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获得“黑白战争”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纳西族热美蹉是纳西族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一种原始集体歌舞,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坝子东北的大东乡,包括玉龙雪山以东、金沙江以西的崇山峻岭和沿江小片河谷地带。“热美蹉”是纳西语的汉字记音,纳西族热美蹉的历史沿革无明确的文字记载,据和世文等人对丽江地区歌舞的对比研究,它与至今保留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宁蒗一侧的“窝热热”十分相似。纳西族热美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丽江古乐和纳西古典音乐套曲《白沙细乐》都产生过明显的影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流传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区。以纳西族民间信奉中的神灵、传说中的祖先及动物等为主要描绘内容,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有经卷图画、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形式。东巴的经卷图画包括东巴图画文字、封面装帧画、经书扉页和题图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酥饼,是丽江市永胜县的传统食品,源于民国二十四年,解放初由发源地湖南传入永胜,流传至今。水酥饼制作是扎根于永胜民间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材料为精面粉、猪板油及各种饼馅,制作过程包括和面、揉面、压饼、包馅、浸泡和烘烤。水酥饼制作一度是县城各户人家的拿手好戏,只有少数人家掌握。2017年入选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猪膘肉又名“琵琶肉”或“琵琶猪”,是宁蒗泸沽湖畔和永宁坝摩梭人及普火族特有的一种腊肉制品。其制作方法是:在隆冬季节,将整条肥 猪褪毛打整干净后,以肚皮居中开膛,除去内脏及骨骼,用椒盐在猪腹 内揉搓均匀,然后缝合,置于通风阴凉处用石板压之,待风干后即成为 一头状若琵琶的腊猪,可置放数年不坏,即使猫鼠虫蝇也奈何不得。2017年入选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饮食文化产品的代表作,是丽江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无论是选料备料、制作流程还是加工技艺,都深深地烙上了纳西文化的印记,传承和发扬丽江粑粑制作技艺,有助于对纳西族历史文化变迁的考证,有利于纳西族优秀民俗文化的整体弘扬。2013年丽江粑粑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古代,丽江地区纳西族普遍住井干式的“木楞房”。据旧志记载,“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高至七八尺,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只有少数土官住房用瓦。“木楞房”结构简单,取材便利,抗震力强。这种古老的住房在丽江广大山区至今仍然可见。永胜、华坪、宁蒗等地坝区汉族,住土木结构的草房,其余广大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普遍住简陋的黄板房和茅草房。蔑笆围墙,土盖木板,板上压石或盖茅草。以火塘为中心,靠烧火取暖做饭。清代“改土归流”后,坝区的纳西族、汉族渐盖土木结构的瓦房。但丽江木土司限制土民住房不准有楼,因此民间所建房屋大多为平房或闷楼。
丽江大研镇古城,到元代已初具规模到明代已发展成繁荣集镇。明洪武年间,丽江木氏土司按北京皇城之制,对丽江府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如今,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纳西族等各民族精华。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 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是中国纳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东巴文化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是千百年来纳西族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是古代纳西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极为灿烂的瑰宝。
丽江位于著名的滇川藏文化交汇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必经地,丽江多种文化交融并存、多种民族和睦相处,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民族文化。除了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摩梭风情外,还有彝族的毕摩文化、普米族的韩规文化、永胜他留文化等,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多姿多彩的风格。正是这种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使丽江的旅游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丽江市的宗教信仰众多,主要由于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且各民族之间都有其宗教信仰。如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喇嘛教、道教、佛教、还信奉“三朵”为至尊的东主神灵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形成多种信仰的民族。 丽江地区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信奉本主和佛教,所谓“本主”,是“本境之王”或“本地区的主宰神”。傈僳族主要信奉多神,崇拜自然,崇信万物有灵,山有山灵,树有树鬼,水有水神,日、月、星、辰、山川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丽江地区彝族信奉原始宗教,有自然图腾崇拜、灵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