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舞特点
跳草原舞的人上半身微微向上扬,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双臂架起。草原上牧民因长期食用牛羊肉及奶制品,身形高大,所以草原舞的体态造型更是高昂。
草原舞的特定动作
碎抖肩,翻腕来表现草原上姑娘的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草原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草原舞蹈风格特点
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草原舞蹈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草原舞蹈基本动作教学
一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二是把握民族气质;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
在草原舞风格中,体现动态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等开始练习。
1、基本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2、手型: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3、硬腕:双手同时提压腕、双手交替提压腕
4、揉臂: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5、揉肩: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6、硬肩: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
7、常用脚位:正步位、八字步位、丁字步位、大八字步位、弓箭步位、踏步位(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用脚掌踏地)、大踏步位(在踏步位基础上,双腿拉开距离,成为前腿屈膝半蹲,后步绷直的动作)、点步位(双脚站八字位,但一脚稍前于另一脚,用脚尖点地)、大点步位(在点步位基础上,两腿拉开距离,后路屈膝微蹲,前腿伸直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