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面鱼
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隶属于鲀形目、革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马面鲀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杂食性。沿海有一定产量,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众化食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在上海和闽浙一带被称为橡皮鱼;在北方被称为扒皮鱼、面包鱼。随着新资源的探索、新渔场的不断开发,马面鱼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东海马面鱼的产量为最多,已成为仅次于带鱼居我国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
马面鱼和扒皮鱼的区别
马面鱼实际上和扒皮鱼是同一种食物了,而且马面鱼还有不少的名字,马面鱼还可以称为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
马面鱼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4~2.9倍。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2~1.7倍。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中央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约十余枚细长鳞棘,排列成2行以上。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长大,位于眼后半部上方,前缘具2行倒棘,后侧缘各具1行倒棘,棘尖向下或向外,第一鳍棘长为眼径2.3~2.5倍;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鳍棘后侧,常隐于皮膜下。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上方,前部鳍条高起,以第九至第十一鳍条最长,头长为最长鳍条1.7~1.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八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
体蓝灰色,幼鱼散有一些云状暗色斑纹,成鱼斑纹不明显。第一背鳍灰褐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及尾鳍绿色。
马面鱼的分布范围
马面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渤海,朝鲜和日本,也见于南非。不仅产量高,而且鱼汛比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国东海的产量为最多,最高年产量已达25万吨左右,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
营养价值
马面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达50~60%。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幼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实用价值。
经济价值
马面鱼混身无废物。上海鱼品厂把它制成各种鱼罐头、熟食品、鱼肝油,鱼粉及以鱼粉为主要原料的蛋白胨、水解碍白等医药制品和化学试剂共达50余种几年来,由于海洋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捕捞产量减少,市场鱼货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马面鱼多少钱一斤
耗儿鱼的肉质鲜嫩,全身仅有一根主刺,男女老少都适宜吃,因此市场价格也比很多普通鱼类要稍微高一点,据了解在有的地区市场上耗儿鱼可以卖到二十元左右一斤。
马面鱼怎么做好吃
1、炆马面鱼
原料:马面鱼、姜、葱、豆酱。
做法:马面鱼去皮洗净待用,姜切丝、葱切段备用。起锅下油,下姜丝爆香,再放马面鱼略煎,然后下豆酱,加小半碗清水,用中火炆,八九成熟时放进葱段,加盖二分钟后即可。
2、干煎马面鱼
原料:马面鱼(剥皮鱼)一条500克,精盐750克,净油200克,料酒20克,生姜50克,小葱50克。
做法:把马面鱼宰杀干净,切去头部眼睛以上部分并剥皮洗净,然后用精盐腌味,要把马面鱼用精盐整个盖起来;约5小时后取出洗净,加料酒、生姜片、小葱装盘进蒸箱蒸约10分钟熟透后取出;晾凉后下平底锅煎至两面金黄色时起锅,配上柠檬汁上桌即可。
3、红烧马面鱼
原料:马面鱼、生姜、葱、料酒、蒜、老抽、味精、干辣椒。
做法:把马面鱼先洗干净,在鱼身上划几刀,便于入味。放上少许盐,生抽。腌制一会,锅内放少许油,油热放生姜.再将马面鱼两面都煎一下。然后放少许水,要浸过大半部分鱼,放入辣椒料酒。水开小火,熬至汤有点浓,这时酌情放盐,放入蒜,味精,葱。1-2分钟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