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带有用吗 小儿疝气怎么治疗好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知识杂谈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小儿疝气带有用吗?小儿疝气带是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辅助用品,对于小于一岁的孩子,通过正确使用疝气带,可以避免坎墩,随着生长发育,孩子的鞘状突可以继续闭合,疝气也就慢慢好了。但是90%的患儿要彻底的治疗疝气的话,是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根治。

一、小儿疝气带有用吗

小儿疝气带有助于缓解症状,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小儿疝气是由于腹壁肌肉发育欠佳,较薄弱引起的。在剧烈活动和哭闹时,腹壁可见包块突出,安静时包块消失,但是疝气的危害是会有肠管发生嵌顿,导致肠管坏死可能性。

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小儿只是轻度的疝气,这种情况是可以随着小孩的成长发育,会有自愈的可能。如果小于一岁的孩子有疝气的话,可以使用疝气带固定,暂时缓解症状,避免肠管卡压的情况发生。但是佩戴疝气带只是暂时性的作用,90%的患儿要彻底的治疗疝气的话,是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根治。

二、小儿疝气怎么治疗好

1、非手术治疗

一般针对直径小于1.5cm的较小的脐疝,这些脐疝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小儿疝气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孩子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胶布粘贴法: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手术治疗

若患儿已满2岁但小儿疝气尚未痊愈,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总的来说,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直径比较小的脐疝,且患儿在2岁以内的。另一种是手术治疗,针对已经2岁的患儿且小儿疝气没有完全治愈的。如果家中小孩存在疝气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宝宝补镁吃什么 宝宝缺镁的症状有哪些
对于宝宝来说,现实生活中很多都是存在挑食问题的,这样的情况就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了,很多容易就会出现营养失调的情况,微量元素不足,特别是容易出现缺镁的情况了,那么宝宝缺镁表现症状有哪些?宝宝补镁吃什么?可以选择哪些好的方法来补充镁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小孩子缺锌的原因及症状 儿童补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婴儿补锌吃什么好
锌是我们人体内所需要的其中一种物质,宝宝缺锌会导致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如食欲不振、异食、免疫力差等,这些都是因为宝宝锌不够所引起的。当然,盲目过量的补锌对宝宝的身体也是有害的。那么,哪些宝宝要补锌呢?缺锌的表现有哪些?儿童补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补锌 婴儿床
2591 158
适合小孩吃的健康零食有哪些?最全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
面对市面上玲琅满目的诱人零食让很多爸妈感到头痛,不少宝宝爱吃零食,但是宝宝身体需要营养和成长,所以健康安全问题也一直是父母的心头隐患。其实,我们可以给宝宝选择健康安全的零食,和科学控制宝宝吃零食的量和方法。那么,适合小孩吃的健康零食有哪些?MAIGOO这篇专题给您介绍最全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
零食坚果干果 婴幼童 ★★★★
1w+ 160
疝气带是什么 疝气带的使用方法
疝气带又称疝气治疗带,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一般儿童使用疝气带居多。疝气带治疗原理就是通过物理压迫,让疝气带头端的一块硬物压在腹股沟区上,顶住疝出来的洞口位置,阻止腹腔内的肠管掉出来,起到延缓腹股沟疝缺损进一步扩大的作用。疝气带怎么用?下面来了解下。
如何调整宝宝健康心态 宝宝心理健康要重视
很多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婴幼儿,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容易使家长“误解”。当孩子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性格时,不要一味地觉得孩子不听话,很有可能是心理方面有障碍了。宝宝心理问题除了医学干预外,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心理健康的调节。
母婴健康 婴幼童 ★★★
1801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