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认识世界的方法
1、自我感知
孩子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孩子看见了太阳,他感觉到了刺眼。通过这种自发行为,孩子意识到了太阳的特性:它的光会让眼睛感到不适。并且,因为这种自我感知,孩子内心产生了疑问:太阳为什么会这么刺眼。其实你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成长的关键过程:认识世界并产生疑惑。
疑惑是什么?疑惑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孩子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这就使得孩子的成长有了强大的心理动力。
2、通过外部干预的思维感知
孩子无法解开“太阳刺眼”的疑团,于是寻求妈妈的帮助。在妈妈的回答里,孩子找到了原因。
也就是说,妈妈的解疑答惑这种外部干预,对孩子的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引导。虽然孩子对于“光线”可能没有足够的认识,但在潜意识层面“光——刺眼”的逻辑关系已经建立起雏形。
这种思维雏形会帮助孩子在“表象——原因”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外部干预会帮助孩子建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有了这种思维习惯,孩子的成长就有了一定的“自发性”,他试图通过自己的逻辑组织,解开某些疑惑,这就是想象力。
一方面,认知能力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心理动力。另一方面,认知能力的提升给孩子建立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找到了解决疑惑的方法,并提升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说,认知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极为关键。
如何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我们知道,孩子的认知能力来源于: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感知。触觉听觉嗅觉,是孩子通过实际行为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心理感知往往是通过联想认识世界。
1、别过早的解疑答惑
孩子通过感知世界产生疑惑,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趁这个机会赶紧告诉孩子原因,让他了解更多,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首先,当孩子产生疑惑的时候,会自发的进行逻辑组织,试图做出解释。这种自发行为极为重要:一方面,这是孩子逻辑能力的锻炼,过早解疑答惑就失去了这种锻炼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询问孩子的观点,知道孩子的想法,并通过孩子的想法解疑答惑。这样才能在不伤害孩子认知的前提下,帮助孩子了解事物的本质。
2、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
对于事物孩子有自己的认知,当孩子产生疑惑的时候,其实也在表达另一种需求:一方面,他需要解开疑惑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孩子也迫切的想要通过父母的回答验证自己的判断。
比如,三岁的孩子问妈妈:“月亮这么亮,是因为它有电池?”。我们知道孩子的认知是错的,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尤其对于三到五岁的孩子来,获得认可是他们最迫切的心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受到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3、不较真
感受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虚化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认知、情感认知。比如孩子拿到一块石头,他感觉到石头是硬的,硬就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在情感认知上就会产生危险的因素。
如果孩子因此认为“石头是愤怒的”,父母千万不要跟孩子较真,让孩子知道“石头没有感情”。石头有没有感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正在爆发出更强大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