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
1、全身症状
一般起病缓慢,可有长期不规则发热伴感染中毒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面色苍白等,或可见皮肤、黏膜瘀点。
2、心脏症状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者其杂音性质可因心脏瓣膜赘生物而有所改变或出现新的杂音,其特点是高调且易变。
3、栓塞及血管症状
如皮肤瘀点、指和趾尖的痛性结节、手脚掌无痛性出血性结节、眼底出血点等。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栓塞多起源于右心,常可致栓塞性肺炎,表现为剧烈胸痛、气急、咯血,并可在短时间内屡次发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赘生物多发生在左心,故可引起脑、肾、脾、皮肤及四肢栓塞现象。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1、主要指标
①血培养阳性:分别2次血培养有相同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微生物。
②心内膜受累证据: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内膜受累证据,有以下超声心动图征象之一:附着于瓣膜或瓣膜装置,或心脏、大血管内膜、或植入人工材料上的赘生物;心内脓肿;瓣膜穿孔、人工瓣膜或缺损补片有新的部分裂开。
③血管征象:重要动脉栓塞,脓毒性肺梗死,或感染性动脉瘤。
2、次要指标
①易感染条件:基础心脏疾病,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或中心静脉内插管。
②较长时间的发热(大于38℃),伴贫血。
③原有心脏杂音加重,出现新的反流杂音,或心功能不全。
④血管征象:瘀斑,脾肿大,颅内出血,结膜充血,镜下血尿,或Janeway斑。
⑤免疫学征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⑥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未符合主要指标中的要求。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能治疗好吗
1、抗生素应用
原则是早期、联合应用、剂量足、选用敏感的杀菌药,疗程要长。在具体应用时对不同的病原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生素。
2、一般治疗
包括细心护理,保证患儿充足的热量供应,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也可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
3、手术治疗
近年来早期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心脏赘生物和污染的人造代用品清创、修复或置换损害的瓣膜,挽救了严重患儿,提高了治愈率。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措施
1、控制发热
需要严格观测婴幼儿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需要采取物理退烧的方式;大于39℃就需要用药降温。
2、避免营养失调
患儿需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而且需要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尽量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失衡。
3、密切关注
以防患儿出现潜在并发症,积极观测各项指标,预防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栓塞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