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是什么引起的
1、先天性发育异常见于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症,以及预激综合症。
2、继发于心脏疾病科,可继发于某些心脏病和三尖瓣瓣闭锁,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3、继发于非心脏疾病疾患。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感染、外伤及心导管术后、药物中毒等。
4、原发性心律失常,正常健康儿童也可发生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几种
1、窦性心律失常
小儿的心脏窦速正常范围应该在60~100之间,过高过低都是窦性心率失常的表现,过高为窦性过速,导致窦性过速的因素可以是过度运动和兴奋、紧张、疼痛、哭闹、直立调节障碍。过低则为窦性缓速,缓速症状病因主要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如睡眠、屏气、呕吐、晕厥、胃显著扩张、颅内压增高、高血压、压舌板检查咽部、压迫颈动脉窦、眼球等。
2、游走性心律
起搏点游走于窦房结内或窦房结至房室结之间,会有不规则激动。症状与窦性心率不齐相似,需要注意辨别。
3、窦房传导阻滞
也叫窦房阻滞,由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所致,间接病因主要有洋地黄中毒、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等。
4、窦性静止
窦性静止3秒以上,窦房结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不发出激动。病因主要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洋地黄中毒、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以及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该症状明显表现为各器官的供血不足(如脑、胃等)。心肌供血不足症状主要有乏力、苍白、胸痛、心悸、手足发凉等;脑缺血的症状为记忆力衰退、突然晕厥、头晕目眩等,严重的患者伴有阿-斯综合征发作,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猝死。
6、其他类型
过早搏动、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等。
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方法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是生理性的,不需治疗,但需除外做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肌炎、β-受体功能亢进、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等。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是一组疾病的诊断。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在小儿少见的心房纤颤。多数情况下,医生可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
(1)预激综合征:亦称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50~60%)。是由于胎儿心脏发育过程异常,跨经房室瓣环存留具有传导功能的旁路,称附加旁路。由于这条附加旁路的存在,心脏内可形成激动异常传导,引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可高达200~300次/分,严重者持续发作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小儿预激综合征,方法成熟,疗效肯定,总成功率>96%,已成为医生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法。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小儿的发生率仅次于预激综合征,约占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6~20%。是由于心脏传导组织中一个很重要的部位——房室结在胎儿发育过程异常地形成两条通路,称房室结双径路。由于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心脏内可形成激动异常传导,引发心动过速。临床表现同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95.7%~97%,复发率略高于预激综合征。
(3)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小儿房速不少见,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6%~10%,从新生儿,甚至胎儿期直至年长儿都可以发病。轻症者房速短阵发作,重者可持续数年发作不间断,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对小儿房速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部分患儿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痊愈,但有约40%的房速患儿治疗困难,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小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约60~90%,成功率的高低与房速的起源位置有关。
3、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儿童期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多数预后良好。在临床上偶发早搏的患儿多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或做心电图时才被发现。这些早搏虽然是良性的,但由于长期存在,需限制儿童的体育活动,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并极度困扰着患儿家长。目前室性早搏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多数早搏无需干预治疗。长期频发的早搏,如早搏>1万次/24hr或>20%,可能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这类病人可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