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内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心灵密语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什么是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提出了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他认为,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地完成。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定义

埃里克森是一位没有高等学位的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内容

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7、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早衰的原因_症状表现_不同人群影响_如何调理_食疗方法知识体系
早衰是指人体在年龄较小的阶段开始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生理和心理衰老现象。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外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是一种正常的老化过程。然而,有些人在年轻时就出现了老化的迹象,而且不仅表现在女性身上,还有男性,甚至是儿童,早衰给人们身体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早衰的原因有哪些呢?早衰和更年期的区别是什么?早衰如何调理治疗?本主题带大家去了解早衰的相关知识大全。
早衰 抗衰老 ★★★★
902 2
孩子好胜心强怎么办 孩子输不起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孩子玩游戏输了就大哭,好胜心很强,对此很多的家长也很苦恼,那么孩子好胜心强该如何引导?孩子好胜心太强要么是父母有意无意间给了孩子争第一的心理暗示,要么是孩子缺乏被认同感,需要凡事争第一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多沟通,给孩子树立“输得起”的观念和锻炼的机会……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性格类型有哪些 儿童性格培养方法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从小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等良好的性格。影响性格的因素除了遗传以外,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也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家长要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有比较大的作用。那么儿童性格类型有哪些?儿童性格培养方法还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恋童癖 恋童癖的心理特征
在儿童性侵的案件愈演愈烈之后人们开始逐渐接触到“恋童癖”这个名词,认为恋童癖代表了心理变态,是心理扭曲,“恋童癖”是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性偏好。但是关于“恋童癖”的相关问题大部分人并未了解的透彻,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恋童癖形成的原因、恋童癖的心理特征的表现以及如何预防恋童癖。
如何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宝宝诚实习惯培养
宝宝诚实能影响宝宝的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宝宝诚实的习惯呢?一位真正重视孩子诚实品质的父母,绝不会对孩子撒谎,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撒谎。当然,不是说背着孩子就可以撒谎,“撒谎”是一种思维习惯,当谎言要出来的时候,是很难顾及谁在身边的。下面,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