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知名度调研问卷>>

什么是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内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心灵密语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什么是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提出了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他认为,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地完成。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定义

埃里克森是一位没有高等学位的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内容

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7、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 孩子脾气大易怒怎么办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用发脾气对发脾气,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孩子爱发脾气可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感到自己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或者是受父母影响,这时家长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灵,或者帮孩子提高情商……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
孩子好胜心强怎么办 孩子输不起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孩子玩游戏输了就大哭,好胜心很强,对此很多的家长也很苦恼,那么孩子好胜心强该如何引导?孩子好胜心太强要么是父母有意无意间给了孩子争第一的心理暗示,要么是孩子缺乏被认同感,需要凡事争第一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多沟通,给孩子树立“输得起”的观念和锻炼的机会……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留守儿童现状与沟通 让每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与留守孩子的情感交流,那么,如何做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占有欲过强的原因 如何应对孩子强烈的占有欲
有些孩子的占有欲超级的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得不到甚至可能会动手抢。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强烈占有欲呢?其实,孩子占有欲过强主要还是家长较少传递物品归属概念,或者是过分强调孩子的个人所有权、溺爱孩子,这时要引导小孩认识所有权、转移孩子注意力、教导孩子相互分享……下面,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
勇敢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宝宝勇敢的表现
宝宝勇敢的表现有哪些?宝宝勇敢是可以通过一些表现发现,家长给机会让孩子经历一些小小的“风雨”。这里所说的“风雨”可以是出来玩耍上走一条稍微崎岖的小道,让孩子去战胜困难。一些体育运动很能让孩子勇敢起来,比如溜冰、游泳、爬山、过独木桥等等,要敢于让孩子去“闯”,既锻炼了身体,又锤炼了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