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消费是什么意思 强制消费怎么处理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信息池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强制消费是什么意思?违背消费者意愿,强行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即属于强制消费。经营者强制他人消费的,会涉嫌强迫交易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那么强制消费怎么处理?强制消费怎么投诉?下面为大家介绍。

强制消费是什么意思

强制消费也称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强制交易行为主要包括下述7种情形:

1、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产品,而排斥其他同类商品。

2、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排斥其他的经营者。

3、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4、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5、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其他商品。

6、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滥收费用。

7、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强制消费怎么处理

消费者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强制消费主体为达到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亦能构成本行为。单位犯本行为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本行为不仅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侵犯了商品交易市场秩序。

强制消费怎么投诉

可以拨打12315电话进行投诉举报,“12315”是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和全国互联网平台。也可以采取信函、面谈或者互联网形式来进行投诉,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有以下内容:

1、 投诉方及被投诉方基本情况:投诉方的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被投诉方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

2、具体的投诉内容。损害事实发生的过程及与经营者交涉的情况。

3、具体的证据。消费者有义务提供与投诉有关的证据,证明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与受损害存在因果关系。消费者协会一般不留存争议双方提供的原始证据(原件、实物等)。

4、具体的投诉请求。

5、投诉的日期。

强制消费的法律后果

强制消费情节较轻的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可按规定判处10日以下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可按规定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1、促成不公平交易,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

2、多次强迫交易的。

3、社会影响恶劣的。

4、给被害人及家庭引起较为严重后果的。

5、强迫交易严重扰乱市场的。

6、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强迫交易的。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算违法吗 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怎么赔偿
电商时代,网购已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方式,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但是在网购过程中,有时也容易出现商品到手后实物与图片不符的问题,那么,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算违法吗?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怎么赔偿?下面来了解下。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维权鉴定技术支持单位名单
为得到鉴定机构的支持,发挥专业优势,共同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6年3月15日启动了消费维权鉴定技术支持单位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鉴定机构的申请,聘请消费维权鉴定技术支持单位。
换货超过七天没发货怎么赔偿 换货变成退货投诉能得到什么补偿
在网上购买东西已经是非常火热的一种购物方式,而网购就需面临退换货的问题。有时候明明跟商家协商好了需要换货,但是换货申请超过七天了还没发货,这应该怎么赔偿?更有甚者,换货变成退货投诉能得到什么补偿?下面来了解下。
食品掺杂掺假的认定 食品掺伪的方式
许多人因为自己家里没有生产农作物或者其他产品,只能去市场购买食品,在市场上会存在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谋取利益,违反法律法规对食品进行掺杂掺假,一些消费者分辨不清食品掺伪是什么概念。食品掺伪为销售的食品中掺入和其标称不符合的杂物、假冒伪劣成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下面为大家介绍相关内容。
盘点网络诈骗案例大全 网络购物骗局揭秘 网络诈骗多少金额受理
网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据360安全大脑发布的《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00后已经成为网络诈骗份子的新目标;60后人均损失最严重,高达6.8万元。面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我们在网购,或者使用手机APP时应注意什么呢?买购网整理了一些网络诈骗案例大全,告诉大家网购诈骗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