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食堂经营如何做好风险识别和管控
1、首先是食品安全。
食堂是单位集体就餐场所。规模越大的单位,日常就餐人数越多,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往往涉及范围广,即便做好事后应对和处理,大家对食堂的信任也将大大降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预防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供餐的各个环节上做好把控,不让问题流转到下一环节,避免问题越滚越大最终酿成事故。从食材管理上看,有几个环节上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食材源头。采购的食材需要来自正规合法渠道,这些食材经过检验或检疫,同时受到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监管,安全更有保障。有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售卖劣质、质量不合格,甚至遭受污染的食材。这些问题食材如果流入食堂中,将对食用者健康造成极大隐患。日常食堂也要做好食材的台账登记及留样检测,如有需要可以随时做问题溯源。
二是食材存储。尤其是生鲜食材,具有易腐烂变质和损耗率高的特点,如果食材没有做好管理,存储时间过长,食材变质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三是食材检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材质量检验方法为感官鉴别法,目视、鼻嗅、口尝、手触去判断食材质量,但是这种方法个体差异大,会受鉴别人员的经验和状态影响。如今的仪器性能稳定,且能快速出结果,仪器检测已经成为了鉴别食材质量的有效手段。
2、其次是服务保障。
一般而言,实力规模越大的企业,服务保障更为完善,小型企业调配更加灵活。良好的服务保障涉及食品安全责任险购置、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退换货承诺、应急配送方案及特殊情况应急方案等等,食堂管理人员们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辨别选择。
3、最后是食材价格。
与一般的商品不同,生鲜农产品的价格每日都在波动,遇到极端天气,生鲜涨价幅度较大;如果提前囤积好生鲜食材,又可能面临价格倒挂的风险。尤其是食堂预算较为紧张时,如果没有把握住其中风险,甚至可能影响到食堂后续的正常运作。因此,食堂在寻找供应商时,可以将供应商报价方式纳入考量因素,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价格波动对食堂运营的影响。
4、用工风险及防控。
风险分析:食堂员工职业素养不足;食堂员工流动率大。
企业食堂一般是对内经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因此,食堂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不注重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有调查发现,很多食堂员工的卫生情况有待提高,很多的女性员工不仅留着长指甲、佩戴戒指手链等,在工作中服务态度也非常不好。同时,食堂并不全是高学历人员,企业没有和食堂工作人员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导致食堂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无法提供稳定的服务质量。
防控建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加强对员工个人卫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去。通过智慧食堂管理系统中的在线互动功能,就餐员工针对当餐就餐体验,可直接在线提出申诉、评价操作,提出针对餐品、食堂或服务的合理化建议,食堂员工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就餐者进行在线互动,完善自身的同时,食堂还可据此作为员工考核的一个维度,提升就餐员工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另外,建议食堂和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规范员工离职流程,加强员工的责任心。